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危害 > 平南家长警惕8个月大婴儿肚子里长石头

平南家长警惕8个月大婴儿肚子里长石头



在很多人印象中,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是成人才会得的病。殊不知,儿童也会得。但是,像洁洁(化名)这么年幼的胆结石患儿,却非常少见。

一周前,8个月大的洁洁反复哭闹,怎么都哄不好。医院检查,结果让他们不敢相信:8个月的小宝宝,怎么会患上胆囊结石?!医院条件有限,洁洁的父母来到我院小儿外科就诊。

经CT检查,洁洁的病情比预想的还要严重!除了胆囊多发结石外,有部分结石已脱出胆囊,进入胆总管!

小儿外科主任廖凤文指示,患儿合并有胆总管结石,随时有可能堵死胆道,继而引发严重并发症,必须尽快进行手术。

洁洁很快办理入院,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情况更不妙了!超声结果提示,原本位于患儿胆总管上方的结石,此时移动到了胆总管下端,影响胆管通畅。进一步检查提示,患儿肝脏已经出现损伤,并发胆管炎。这意味着,这块“小石头”随时可能堵死患儿的胆道,引发急性肝衰竭、急性胰腺炎,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胆囊结石示意图

那么该如何为洁洁进行手术呢?普通的胆囊结石,只需要切除胆囊,同时摘除结石即可。如何处理胆总管结石,则是最大的难题。

针对胆总管结石,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目前医学界广泛采用的微创内镜下治疗手段。但是,这个方式仅适用于成人和大龄儿童。目前国内已有报道的ERCP取石案例中,年龄最小的患儿也有2岁。而洁洁仅有8个月大,明显达不到手术条件。

另一种治疗方式则是直接切开胆总管取石,但手术损伤大不说,还可能需要进行胆肠吻合、胆道重建等,未来还有出现合并有胆管狭窄、反复胆管炎的可能。

经过多次开会讨论,小儿外科专家团队灵光一闪,提出了一个创造性设想:可不可以在切除胆囊之后,通过胆总管、胆囊管交接的胆管切口处,用输尿管软镜将结石“钓出”?

小儿外科邀请我院泌尿外科主任银河联合会诊,经评估,大家一致认为患儿的胆总管直径为5mm,完全可以通过最小型号的输尿管镜,该方案可行!

完善相关准备后,一台惊心动魄的“接力手术”开始了。“第一棒选手”是小儿外科副主任欧阳昱。她首先在患儿腹部打了3个几毫米的小孔,然后用腹腔镜器械分离患儿的胆囊、胆囊管,结扎血管并切除结石胆囊。

第一棒完成得非常顺利,“接力棒”交到“第二棒选手”银河主任手中。他通过胆管切口,小心翼翼地置入输尿管软镜,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操作,顺利从胆总管中取出2颗花生米大小的结石。

接力手术紧张进行中术中取出的胆囊结石如花生米般大小

随后,欧阳昱副主任继续接力。为避免手术操作后胆管水肿导致胆汁淤积,她在胆管切口置入T管充分引流胆汁。

两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儿安返病房。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洁洁恢复得很快。经T管造影显示,患儿胆管通畅,可以拔除引流管出院啦。

术后T管造影提示胆管引流通畅

小小年纪,为何会得胆结石?

“小儿胆结石发病率0.3%~1.16%,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后,像洁洁这样的小年龄结石患者的比较少见。”廖凤文主任介绍,近年患胆结石的儿童日渐增多,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摄入大量膨化、油炸食品和奶制品;过度补钙;饮食缺少粗粮等。此外,滥用头孢等抗生素也会造成胆汁淤积。

他提醒,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警惕胆囊结石,及时做个超声检查。

儿童胆石症,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孩子饭前饭后、便前便后都要洗手,不吃生冷和不干净的食物,以防寄生虫感染。如果发现有肠道蛔虫症,要及时彻底地进行驱虫治疗。同时,倡导孩子多活动,少静坐,不过量进食动物性的脂肪和糖类,少吃精制类食品。平时鼓励孩子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和粗粮,注意饮食结构、均衡营养。

图文来源: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uhu.com/dgywh/12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