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危害 > 是时候废弃ldquo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是时候废弃ldquo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作者:金倩范建高一个肝脏疾病的名字应该能概括该疾病的关键特征,用简短的几个字就能反映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临床表现。尽管并非总能如此,但慢性丙型肝炎的命名就是最好的例证。谁还记得在肝脏病学鼻祖希拉夏洛克夫人开始她的肝脏病学研究生涯时,慢性病毒性肝炎曾被命名为血清性黄疸。一个疾病的名字应该不断优化以便能够更好地诊断和理解。在二十世纪,“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个恰当的名字,但在二十一世纪大多数患者诊断时没有肝硬化的情况下,这个名字就不再恰当,因命名中的肝硬化给患者带来了困惑与压力。目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这一新的命名已经被提议并得到广泛认可,该名字保留了首字母缩写词“PBC”。在患者管理方面,甚至“肝硬化”这个名字也备受争议,因为肝硬化是由严格的病理学标准所定义的。越来越显而易见的是从进展期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有个逐渐过渡的过程,而且肝硬化有不同的临床分期。尽管“肝硬化”这个术语不会消失,但其临床特征的动态变化应该在疾病名称中有所反映。目前,在肝脏病学领域最糟糕的疾病命名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它听上去不错而且容易用多种语言叙述,既涵盖了肝脏脂肪堆积和实质性炎症的概念又排除了酒精因素,但是该名称因存在严重缺陷而难以被广为接受。众所周知,临床上很难准确回忆酒精摄入量。对酒精的敏感性也是因人而异。更糟的是,肥胖症和糖尿病相关的代谢性肝病患者饮酒非常常见,这会导致诸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之类完全相反的诊断。尽管肝脏脂肪变性可以无创评估,但是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炎症却需要肝活检证实。肝活检是诊断NASH的金标准,但肝活检只是“镀金的”金标准,主要原因是只代表五万分之一的肝脏的肝活检标本存在抽样误差,其次肝活检组织学结果是基于病理学专家的解读。Kleiner等报道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积分系统(NAS)有助于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活检标本半定量评估肝细胞脂肪变和炎症损伤程度,但作者比较谨慎并没有推荐非酒精性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欧洲脂肪肝进展抑制协作组提出的肝脂肪变炎症纤维化评分系统(SAF)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组织学诊断。不管有无肝纤维化,肝脂肪变、气球样变和肝脏炎症细胞浸润并存时就可诊断脂肪性肝炎。然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所致肝硬化随疾病进展,肝脂肪变和小叶内炎症等病理特征可以完全消退,从而可能只好诊断为隐源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首字母缩写“NASH”存在缺陷,理论上应该更名,问题是应该替换成什么名字呢?当前需要着手研究如何寻找一个更好的名字。可否考虑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称为代谢性肝损害(metabolicdisease–inducedliverinjury,MILI),首字母缩写与诸如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等肝病领域的其他肝病的命名一致。然而,许多其他定义明确的肝脏疾病,例如糖原贮积病(糖原分解代谢中的特异酶缺乏所致),也可以称之为MILI。为此,可以将代谢紊乱的范围缩小至胰岛素抵抗所致肝损害(insulinresistance–inducedliverinjury,IRILI),IRILI涵盖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主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然而,IRILI不包括人含Patatin样磷脂酶域蛋白3(PNPLA3)、跨膜蛋白6超家族成员2(TM6SF2)等易感基因所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因这类遗传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通常没有肥胖也没有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临床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不同亚型的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有时迥异。最后,好的疾病命名需要基于病理生理学机制的阳性诊断和有无创性的检测方法。代谢组学探讨血液代谢物特征是非常诱人的研究领域,反映新陈代谢变化的蛋白组学研究也是非常有趣的科研方向。当前需要对疾病特征明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以验证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肝脏病协会正致力于收集大样本的系统数据,以便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协作研究,建议加强与诸如近年来在该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北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网络和欧洲脂肪肝进展抑制协作组等组织合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作为疾病名字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当基于病理生理学机制的阳性发现和非侵入性试验可用于诊断特定疾病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将被取代。最近澳大利亚JacobGeorge和美国ArunJ.SanyalS教授牵头组织范建高(上海)、黄炜燊(香港)等二十余名专家成立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国际更名小组,并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更名广泛征求意见。我们的职责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这一用了40年的旧名尽早有更好的称谓,从而有利于提高医生和公众对该病的认知,指导新药和无创性诊断指标的研发,更好地防治这一危害公众的慢性疾病。本文主要参考DufourJF.TimetoabandonNASH?Hepatology;63:9–10。近期我们将就“如何给脂肪性肝病正确命名与分类”话题广泛听取读者意见,并陆续发表相关文稿供大家学习。精彩文章回顾
戊肝病毒的“供词”
乙肝病毒的自述
成人要不要接种乙肝疫苗?怎么种?
肝脏不好,感冒药千万别乱吃!
哪些药物最容易导致肝损伤?
“肝区”胀闷就是肝病吗
炎炎夏日,如何保护肝脏?
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是不是患了乙肝?
乙肝-肝硬化-肝癌:乙肝“三部曲”能否阻断?
乙肝抗病毒药,何时能停?
7大检查,为肝脏“验伤”
28条权威推荐建议,帮你了解脂肪肝、战胜脂肪肝!
得了脂肪肝,吃什么最有益?牢记这五点就够了!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