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危害 > 援藏医生,离开时他却
援藏医生,离开时他却
这两天,援医院的消化科医生胡居龙就要回京了,高原反应的不适、生活条件的艰苦、工作任务的繁重,离家的乡愁,各种原因都会让他恨不能赶紧回到北京,可是就要离开的那两天,他却对这里充满眷恋和不舍。
梦里西藏,可从没想过来拉萨当医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梦,我也一样。我的老丈人、丈母娘是搞地质的,西藏、青海他们都去过,每每谈起他们的地质生活,两位老人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受他们的影响,青藏高原我也很期待,特别是西藏近几年大家都在晒她的美丽、辽阔、她的神秘莫测。我在心里无数次地说,西藏我一定会去找你。可我真没想到,这愿望提前实现,而且我是以医生的身份出现在这里。
去年8月19日踏入这个纯净的世界,大部分人往往止于进藏第一步“高原反应”。北京海拔44米、拉萨海拔米,人在海拔高度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这是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
出发走的急,我们援藏医生只提前几天服用了高反的药物,所以对于预防高原反应的效果很一般。
乘坐飞机到达拉萨市,当晚几乎每个人都发生了高原反应,我也不例外,头晕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虽然早有预料,可确实很难受。血氧饱和度70-90%,心率次/分以上,血压轻度升高,轻微活动即出现大喘气,夜间无法入睡、易醒。我们房间的床头都有个大氧气罐,觉得喘不过气时就要及时吸氧,头疼的时候吃芬必得止疼,睡不好觉,吃艾司唑仑帮助入睡。
上述的种种不适,我在间断吸氧休息了几日后扛过来了。我心里说,追求美,是要付出代价的。放心,美丽的西藏,我一定会给你无私的回报。很快,机会来了。
援藏大夫真“牛”,其实心里我很沉重年十一长假结束的第一天上班,刚步入医生办公室,医院消化内科的伊比主任,满脸焦急的对我说,有个肝硬化伴出血的老先生,需要你赶紧看看去。简短的询问病情,该患者有乙肝后肝硬化病史,昨日在家呕吐有大量的咖啡色胃内容物,经过急诊留观、住院治疗一天,仍间断呕吐暗红色物及频繁排柏油样大便,虽然患者神志清楚,但是心率快达次/分,血压只有70/40mmHg。我们赶紧和家属沟通病情,患者目前上消化道出血考虑门脉高压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可能性大,经过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好,仍存在活动性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应该急诊做胃镜下止血。家属同意我们的治疗方案后,我们立即对患者胃镜检查及止血,发现食管存在明显曲张静脉,其中一条曲张静脉可见活动性出血,镜下立即予聚桂醇+组织胶注射,耗时30分钟,成功挽救一条生命。
看着患者回到病房安静入睡,监护仪上显示生命体征平稳,家属与医生悬着的心终于慢慢放下,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患者老伴紧握着我的手,满脸感激的泪水,重复说着仅仅能掌握的几个简单汉字“谢谢、谢谢!”
是啊,这位老先生之前反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4次,这次是最严重的一次,如果这次措施不到位,老先生恐怕就和我们拜拜了。病房主任伊比欣慰地对我说:援藏大夫真牛,一定要把你们的技术留下来,造福更多的藏族同胞。我对他重重的点点头,心中是感动的、温暖的,也是沉甸甸的。我希望赶紧把我的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
拯救生命,职业自豪感从未有过的强烈工作十多年了,救过多少人,不从计数,可职业的自豪感却常常被外在因素一次次抵消,原因不说了,你懂得。可那次我的职业自豪感却得到强化。
年12初,一患者经过积极的抗炎治疗,仍高热不退,体温39℃以上,血象2万多,考虑胆管结石合并化脓性胆管炎,如果不进行胆管引流,患者生命难保。需紧急行ERCP术,也就是从鼻腔→食道→胃→胆道。当地没人会这技术,北京能做这医院。医院条件差,无ERCP术所需导管室条件,手术操作间内无法看见图像,这给我进行操作带来很大困难,就像一个明眼人在黑暗中完成一个复杂的操作,要靠自己手感进行。医院多年的临床实践,我成功了,而且是ERCP+EST+ENBD,这操作难度有多大,同行一看就明白。
术后当晚,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复查血象开始好转,胆汁引流通畅。患者不会汉语,朝着我们,只是一直竖大拇哥,满脸笑意。患者的兄弟,双膝下跪,用他的双手捧着我的双手,置于额前,表示最尊敬的谢意!顿时,我的眼眶也湿润了。
医生,我是一名拯救人生命、予人以健康的医生!职业自豪感悠然而生,从未有过的强烈。
别慌,有我在前不久,6月30日当地藏族大夫为一名患者做普通胃镜检查,胃镜进入时发现食管静脉曲张重度,但无出血,检查过程中,患者呕吐较明显,退镜时发现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喷血,由于操作医生对这种情况经验较少,他开始慌了,赶紧呼叫我来帮忙。我来了,马上简单了解病史,与家属沟通病情后,决定立即胃镜下聚桂醇+组织胶止血,5分钟成功止血,患者安返病房。术后患者家属给我们献哈达,送锦旗。手术结束后,我告诉先前操作的那位医生,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千万别慌。
查房、讲课、学科交流,一个都不能少科室查房每周一次。疑难病例讨论,约每月一次。科室讲课,每周一次,六个援藏医生轮流授课。救治患者,留下先进的医疗技术。这是援藏医疗工作开展之前,北京、拉萨两地提出的共同期望,也是扛在医疗队肩上的重任。我们这些援藏医生都明白:只有留下先进的医疗技术,让更多病人在家门口得到救治,才算“治本”。我这个当了10多年医生的“老大夫”,怎样在一年时间让当地医生学会?为了更好地讲课,我整理出自己在北京的总结课件,先给当地医生进行理论的强化,再在临床实践中“手把手”传授先进技术。
为了进一步发挥“组团式”援藏的优势,变输血为造血,以交流促发展、以交流促合作,我们医院肝病专科、医院进行了学术交流。
我和我的小情人儿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我的女儿何尝不是呢?能顺利的援藏一年,摆脱对“小情人儿”的思念,我特别感谢我老丈人、丈母娘,他们带孩子,付出很多。每次电话问家里有什么事情,他们总说,没事,你放心工作吧。可我知道,孩子小,他们岁数也大了,怎么能没事呢?
这一年,我还要感谢我媳妇儿,家里老人、孩子全都得她管,不过,为了大家,只能舍弃小家,在此我也犯回酸,说声:老婆,咱家多亏你,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