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相关医院 > 内科做手术,外科挡不住

内科做手术,外科挡不住



来源:不神医堂作者:王呆福

内科做手术,外科挡不住!有一次周末在家,给一位消化内科的朋友打电话,拨通后:朋友:喂?我:喂,是我呆福,有个事想请教你一下。朋友:现在不行啊,我正手术呢,完事打给你哈。我:好的打扰了。我本来觉得一切很正常,但在旁边的边姬突然问我:他不是内科的吗?怎么在做手术?我:现在通过消化道内镜能做一些简单的手术。边姬手动微笑:人家一个内科医生,周末还要加班做手术,啧啧啧啧……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走掉了,留我在风中独自凌乱。我很小的时候,对内外科的理解非常简单粗暴:内科管里面,外科管外面。后来知道这个认识完全错误——外科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医生可以直接看到里面。现在,大家的认识普遍已经超越我小时候的水平,大多像边姬一样,认为内科用药,外科用刀。现在看来,这种理解也不够准确。内科和外科,就仿佛古时朝廷中文官和武官,大多数时候可以通力合作,力保天下太平,但有时候随着科技的进步,也会玩一些“权力的游戏”。我必须承认,如今科技的天平是倾向内科一方的。今天给大家讲讲我们科被内科攻占的领域。我是肝胆外科,内科序列中和我们最匹配的是消化内科。有些病最开始只能肝胆外科,慢慢的消化内科也能治了,比如胆管结石。前些天科里收治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因医院就诊,行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和炎症,胆总管内也有一个石头。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胆囊炎”。0多年前,这样的病只能在外科这么治:肚子上开个10cm左右的口子,胆囊切掉,打开胆总管,取尽结石,放置胆道内T管引流。术后至少过6周,经T管造影再次确认胆管内没有结石,才能从肚子上把T管拔除,至此算治愈。10多年前,技术有了进步,外科可以用微创方法治:不用开10cm的口子,肚子上戳几个洞后即可完成腹腔内包括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的全部操作。数年前,外科又有了进步:还是用微创的方法,不打开胆管,通过打开胆囊管残端后取尽结石,胆道镜探查确信无结石残留后直接闭合残留胆囊管,省去了肚子上带6周管子的麻烦,术后患者感觉和做一个简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是一样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技术继续进步,内科医生终于掌握了打破外科垄断的雷神之锤:十二指肠镜。如今,胆总管结石还可以在内科这么治: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逆行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管,造影发现结石后,将乳头括约肌在镜下切个小口,然后把胆总管内结石“掏”出来。这种方法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完全没有疤痕;第二,只要短时间麻醉,不需要气管插管后全麻。当然,目前十二指肠镜还不能完全取代外科,原因如下:第一,这种方法不能解决胆囊结石。第二,十二指肠乳头是一个单向阀门,确保胆汁、胰液流入肠道,同时避免消化液逆流入胆胰系统,如果被破坏,患者术后有可能发生反流性胆管炎的并发症。不过内科医生对此充满了信心,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都可以解决。到时候,外科可就彻底被砸了场子,当然最终受益的还是患者。还说回开头的80多岁患者,他是胆囊结石并发胆管结石,按说还是外科手术效果更好。然而,该患者同时合并心脏病,麻醉科评估认为窦性心动过缓需要术前放置临时起搏器,家人表示不同意,于是病人无法麻醉,而没有麻醉我们外科啥也不是。最终,还是消化内科救了场,通过内镜将胆道内石头掏了。术后观察3天无异常后,顺利出院。当然,患者胆囊结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但考虑到目前最大的威胁还是胆管结石,先救命再说。出院时我们也跟家人嘱咐,如果改变意愿同意放置临时起搏器,就可以来做手术切除胆囊。以上就是我亲身感受到的来自消化内科的威胁。当然在这方面普外医生最有发言权。曾经消化道穿孔是普外科的常见手术,但是自从抑酸药发明后,得溃疡的人少了,多少年轻普外科医生都没见过消化道穿孔的急诊手术。还有,随着体检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胃癌、肠癌都可以早期发现。而早期的胃癌、肠癌现在都可以在内镜下切除了,体表不留疤,心里乐开花。。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感慨过,通过药物、工具来解决患者的病痛,这就是医学发展的大势。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下一篇给大家讲一个外科反攻内科的成功案例。

-END-

/相关阅读/

·外科急救用药值得年轻医生看看!!!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uhu.com/xgyy/1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