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相关医院 > 课堂韦键ERCP后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有

课堂韦键ERCP后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有



*ERCP示意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为胆胰疾病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如今诊断性ERCP己逐步发展为治疗性ERCP,其最常见发生的主要并发症是胆道感染,一旦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败血症,死亡率较高。快速准确的血培养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诊断病菌感染的重要手段,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抗菌素的选择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采集标本和血培养的准确性,对细菌的检出率有诸多的影响,其中护理人员对检验标本抽取时机选择与细菌检出率有着重要的关系,不同时机采集血标本的细菌阳性检出率效果不同,应采用高效的检查方法,提高临床检查ERCP术后患者胆道感染的能力。*胆道感染病例胆道感染是ERCP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国内曾有外文献报道,ERCP术后胆道感染率或急性胆管炎为0.35%一6.50%。如处理不及时就会发展成为败血症,而败血症则是是临床上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出病原菌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及行耐药性监测,对于医生制订经验性防治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研究表明,影响患者血培养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大多数人认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由检验科来保证。但临床实践证明,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也十分重要。国外的研究中,英国Mario报道了临床有疑问的个分析结果,确认分析前错误65%出于护理,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标本的采集。因此,规范临床护士的血培养采集时机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选择标本采集时机?一项针对采集标本时机选择的研究中,有42例ERCP术后患者在寒战时抽取血培养,67例术后患者在发热时抽取血培养。结果显示,其血培养阳性率高于发热组血培养阳性率,将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则可以归纳为发热时,白细胞通常只需2一12min就能完全通过细胞壁,而细菌进入血液与寒战发作通常则需要1一2h。我们在患者发热后采血培养,此时细菌很快会从血液中被清除掉,细菌进入血液与寒战发作通常间隔1h,因此在发热时血液中也可能没有细菌,从而影响了血培养的阳性结果。*血培养示意图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寒战时抽取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率较高,血培养结果更加准确,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有针对性、及时有效地应用抗生素,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把控每一分细节在实际工作当中,临床一线护士往往忽略采集血培养的一些注意事项,医院、科室、不同年资的护士采取的方法可能不尽相同。不规范化的操作就可能对血培养的结果造成影响。因此,为保证血培养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内镜护理护士必须了解有关微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注意采血方法、时间及采血时机等对检验结果具有影响的因素。内镜护士在采集血培养时要注意几大原则:首先,最好在患者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采血,如已经使用的就应该在当天使用前采血;其次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还应当注意采血应通过静脉穿刺而不要在留置静脉导管处采血,避免出现假阳性,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护士操作时一定要抓住时机,尽可能在患者寒战时采血留取血培养标木,以获得较高的阳性率;最后是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在室温或35一37℃孵箱中保存,切勿冷藏。*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性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患者的血培养标本抽取可以体现出内镜护士的职业操守与专业技能水平,对时机、细节的把控也是内镜护士护理之心的体现,从每一分每一秒的护理之中重塑患者的健康。(医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uhu.com/xgyy/1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