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病因 > 父母的唠叨对孩子影响大,就像是给孩子吃

父母的唠叨对孩子影响大,就像是给孩子吃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好 http://m.39.net/pf/a_4782792.html

文丨饭饭妈

圆圆的妈妈十分关心圆圆,但是因为自己上下班的时候刚好不适合接送圆圆,就一直让圆圆的爸爸接送圆圆。

而当爸爸接到放学的圆圆时,妈妈总会掐时间打来电话,询问圆圆的一些情况等等。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圆圆在接到妈妈的电话时,还是非常兴奋的,毕竟妈妈这是关心自己的行为,让圆圆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一种母爱。

但是,时间一长,圆圆就开始有点不耐烦了,甚至有时候圆圆并不想接到妈妈的电话。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妈妈经常给圆圆一打电话就说很多的“废话”,比如一个问题问好几遍。

然后换个角度继续问,并且一句话重复很多次,要是圆圆回复得慢了,妈妈还会问出什么事情了?发生什么?等等,这样的低效率沟通方式,让圆圆十分的没有耐性。

更重要的是,圆圆在放学之后,并不是完全没有事做了,有时候刚好有些事情需要向在现场的家长商议,就比如老师的当面反馈、学校的一些需要家长到场的事宜等等。

如果圆圆一直和妈妈通话,那么就会耽误一些事情,这也让圆圆感觉十分的没有耐心。

不仅如此,圆圆本来和妈妈之间的亲子关系,似乎也受到了影响。

以前的时候,妈妈下班回家,圆圆总是和妈妈有很多话说,但是现在,妈妈下班之后,圆圆总是避免对妈妈避之而不及。

妈妈对于这种情况十分的失落,甚至还一直认为是只有爸爸接送圆圆,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完全没有思考过自己身上的问题。

但是圆圆心里却明白,其实自己不主动对妈妈开腔的原因,并不是谁接送自己的问题,而是担心妈妈像电话中那样对自己唠叨个不停,那种感觉真是太不好了,圆圆不想再有那样的精力,所以尽量避免和妈妈说话。

也就是说,妈妈本来对圆圆充满了关心,但是因为所使用的方式不对,导致圆圆对妈妈产生了一种抵触心理,也就是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产生了隔阂,而这个隔阂就是唠叨。

家长如果在平时经常对孩子唠叨,其实影响的不仅仅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更有甚者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展

父母的唠叨对孩子影响大,就好比是在给孩子吃“慢性毒药”

很多人对于唠叨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的看重,觉得家长唠叨一点,不至于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

但事实真是在这样吗?并不是的,父母的唠叨就好比是在给孩子吃“慢性毒药”。

如果家长们仔细分析一下,就明白自己的唠叨将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了。

1)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损

唠叨是一种非常不尊重人的行为,因为你对一个人反复唠叨,根本上是对于这个人的一种过度提醒,是对对方能力的不认可,是一种不信任,是一种忽视对方感受的行为。

所以,孩子在听到家长唠叨的时候,很可能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变得自尊心受损。

2)影响孩子的自信

家长的唠叨,让孩子会产生一定的疑惑,那就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因为我们都明白,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比较强的话,那么是不需要人们过度地进行提醒、嘱咐的,因为能力较强的人,完全能够做好大部分的事情。

但是对于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的人,我们通常会多次、多角度地去提醒,希望以此来让对方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

简而言之就是重复的唠叨,会让孩子有一种自己能力很差的观念。

但是事实上孩子的能力,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差,只是因为家长的唠叨,而让孩子产生了错误自我认识,从而导致孩子失去自信,变得难以自立自强。

3)破坏孩子的健康心理环境

唠叨会让人崩溃的,看过《大话西游》的都知道,里面的唐僧可是典型的唠叨家长,而悟空之所以要杀他,就是因为太唠叨而受不了了。

这就非常明显地凸显了一个心理问题,孩子在心理健康的时候,其实是积极正面的。

但是被家长长期唠叨之后,孩子的心理就会因为唠叨,而产生一些消极、负面、偏激的因素,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环境塑建。

4)削弱亲子关系

圆圆和她妈妈之间的关系,就是因为唠叨而导致疏远的。家长的唠叨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抵触感,因为孩子觉得家长的唠叨是一种毫无营养的重复,会消磨耐性、耽误时间、影响心情等等。

而为了避免这些负面的因素,孩子就会直接和这些负面因素的源头,也就是唠叨的家长保持距离,从而达到一定的自我保护目的。

5)引起超限效应

唠叨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过多、过强、过长的异常刺激,所以是非常容易引起孩子出现超限效应的,因为超限效应的形成因素全让唠叨给占了。

而产生超限效应之后,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不耐烦的情绪,并且逐渐变得叛逆等等。

家长平时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学会限时管理

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或是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会限时管理。

比如让孩子洗手吃饭,平时家长可能喊孩子一次,孩子不来,就会喊第二次、第三次,这就逐渐的形成了唠叨的现象。

而在限时管理中,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几分钟之内来吃饭,或是几点前来吃饭即可,这样的管理方式让孩子拥有一个明确的时限目标,而且避免唠叨的同时,也会增加做事效率。

用行动代替唠叨

如果家长采用了限时管理,孩子还是没有执行的话,那么家长也不必要继续进行提醒,而是选用行动而让孩子知道超时的后果。

举个例子:吃饭的时候,孩子到时间没有来吃饭,那么家长便可开饭,不再提醒孩子,让孩子知道,不遵守时间的话,那么饭菜是不会等人的。

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需要做好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养成一种言出必行的习惯,让孩子改掉磨蹭的缺点等等。

这样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或是教育的时候,孩子就很少会出现拖延行为了,也就没有反复提醒的必要了,自然也就不存在唠叨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饭饭妈妈育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uhu.com/dgyby/13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