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病因 > 小郎中学医记77大黄篇1
小郎中学医记77大黄篇1
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476801.html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泻下药的作用首先是治疗便秘,但中药的泻下药除了用于便秘,在更多的情况下,往往把这些药物引起的腹泻作为一种手段,目的不在于排便,而是通过泻下来排除体内的其他邪气,作为一种驱邪的手段。
中药的泻下药分成三类: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药。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里实积滞证选不同的泻下药。如热结,选攻下药;肠燥便秘,选润下药;如果是痰饮水肿,则选峻下逐水药。
大黄是最重要的攻下药,古人认为通过它驱除邪气,就如将军一样,所以又把大黄称为将军。用不同方法炮制的大黄也联系到将军,比如直接用生大黄,叫生军;用蒸熟了的大黄叫熟军;用酒炒的叫酒军;把大黄炒焦了用就叫焦军。都是把将军的名称和炮制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正品的大黄,尤其是新鲜的时候切开,有像丝绸上的花纹,所以优质的正品大黄,又叫做锦纹大黄,有的古方会把大黄写作锦纹。
明代的张景岳把四种中药(附子、人参、熟地、大黄)称为药之四维,可见大黄在临床效用。
今天老爷爷和小指月就将开始使用大黄治疗不同的病情~~
大黄
同仁堂的由来
小指月说,一味药最厉害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爷爷笑笑说,可以建立一个几百年的中医药堂,而且广为百姓赞扬。小指月说,真有这么厉害?老爷爷说,且听爷爷给你讲讲百年药堂的由来。
话说清朝康熙皇帝得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病,浑身上下发痒,起了各种红疹子,宫中的御医,竭尽脑汁,用尽各类名贵药材,道地药材,都没法把病治好。
有天晚上康熙出宫微服游访,在一个街道上,看到一个小药铺,虽然已经夜深人静,但药铺的灯火却通明,甚至还传来几句朗朗的读书声。
俗话说,民间卧虎藏龙,这皇帝也想试试看看是不是民间真有奇人隐士,于是康熙便过去敲开了门。
只见一个郎中正在烛光之下读书,这郎中看到有人进来,便说,先生深夜造访有何指教?
康熙说,我得了一种难缠的病,不知能否医治?郎中就叫他坐下,然后帮他诊脉。
康熙接着说,我这怪病就是浑身发痒,起各种红疹子,请了不少医生医治,都没有理想的效果。
郎中看了下康熙身上的红疹子,便笑笑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康熙听后,也是一笑,心想,你这郎中口气也怪大了,朝中国手都没敢夸此海口藐视朕身上的顽疾,难不成你比朝中国手更厉害?
郎中看出康熙的心思,便说,不是其他医生没辨证准确,而是你饮食上没有注意养生。
康熙就说,我最重视饮食养生,膳食营养,怎么会不懂呢?
郎中说,你这身上发的红疹,表面上是肺热,但须知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皮毛,所以其实是大肠中山珍海味积毒太盛,便借皮表来排热毒,想来你排便时肛门还是灼热的。
康熙一愣,果然被这郎中言中了,便说,那该怎么办呢?郎中说,很简单,清淡素食,一段日子,热毒自降。康熙又问,然后呢?
郎中走到药柜前把柜子里一整包药全部倒出来,足足有七八斤。康熙愣了,便问,这么多药,如何吃啊!郎中说,不吃药,就用这些药熬水来洗澡,整个人泡在浴缸里,边洗边泡,少则三两次,多则四五次,便见功效。康熙看了后,略有疑色,不用吃药,洗洗澡,就能治好我的病,这不太可能吧。
但见那郎中把药丢给康熙,似乎看出他心思,说,阁下放心,我办药房不是为了图财,这样吧,你把药拿回去,洗好了回来付钱,洗不好,我分文不收。
这样康熙就按郎中所说的回去用药水洗,谁知第一次洗就浑身舒爽,彻夜安睡,起来后红疹瘙痒,减退一半;连洗了三次,身上一个红点子都没有了。
随后康熙又夜访这小药堂,想履行诺言,偿还药钱。想不到郎中豪爽大方说,区区点药,不收也罢。康熙微微一笑,便问这郎中的过往。
原来这这郎中叫赵桂堂,本想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料多次天不遂人愿,名落孙山。
想起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古训,便在京城开了一间小药铺,起码榜上无名,脚下也有个出路,这样一边可以行医救人,一边照样可以读书励志。
康熙笑笑说,我在朝中有朋友,可以帮你牵线做官,你可有兴趣?医院当御医,想尽荣华富贵?
郎中笑笑说,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真正行医者应该为天下百姓着想,为众生排忧解难,当御医虽然能够享尽荣华富贵,但并不能够为天下最苦的百姓们治病,百姓最需要良医。所以入朝为官为医,已非吾愿。
康熙一听,不禁动容,便说,你这小小药堂,如何为百姓谋福祉呢?赵桂堂说,我也是这样想,现在没有多余本钱,空有凌云之志,想要搭建一间像样的药堂都没办法啊!
康熙笑笑说,名正则言顺,你若真想搞好药堂,得先起个名字,既然你想让中医药普及,让天下同仁共受其福祉,那就叫同仁堂吧!
郎中以为这人只是信口而言,也没有去当真。谁知康熙写上一纸字,叫赵桂堂到某某地方去一趟。
赵桂堂一去,才发现这是内务衙门,后来才知道他治的病人居然是当今皇上。这样内务衙门,便帮他办起一座京城非常出色的同仁堂。
......
......
爷爷讲完了故事后,小指月听得意犹未尽,便问,爷爷,大黄煎水外洗,可以治疗周身出红疹子,这可是超出我想象啊?
老爷爷笑笑说,这同仁堂开创者赵桂堂,真是个善读书的人,连藏在古籍深处的一味大黄汤治遍身赤肿火丹都让他发现了,这个经验可是一般医家所罕知的啊!
然后爷爷便打开《救急方》,小指月一看,下面正记载着这样一句话:
治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
大黄汤治泻痢久不愈
《本草正义》曰,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
有个病人,拉肚子,又反胃,大便粘液脓血,里急后重,一天上厕所十余次都排不干净。反复治疗仍然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医院诊断出是慢性痢疾,慢性肠炎,各种治痢常法都用上去了,又是解毒,又是除湿,又是清热,还是行气活血,甚至收敛收涩,这疾病仍然棘手,甚至病人心灰意冷,日渐消瘦,以为没有生机了。
老先生看后说,怎么治了这么久,还没有把肠道清理干净呢?这病人说,治痢疾的神药,黄连我都吃了不少,大便还是粘腻难除。
老先生说,要不我们换个思路。小指月说,治痢之法,除了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外,还有什么思路呢?老先生说,顽固痢疾,必病入血分,气滞血瘀,痰湿交阻,如盘根错节,非斧斤不能斩除。小指月说,要选用斩邪气的斧斤,非将军大黄不可。
这病人听后,胆战心惊地说,老郎中我都快拉没气了,你还要叫我拉,我知道大黄吃后拉得比黄连还厉害。
老先生说,大黄荡涤肠胃之力虽猛,然有病则病受。如果炮制煎煮得法,便能荡涤邪气而不伤人正气,虽然有梨庭扫穴之功,却不至于冲墙倒壁伤人。
这病人听后才稍安,问道,如何炮制服用大黄。老先生便教他,用酒来煮大黄。
小指月说,酒煮大黄,治疗痢疾,既能行气,又可活血,还可以排毒降浊,正符合顽固痢疾,久积不去,需要通因通用的道理。(编者注:中医“通因通用”治法指临床表现出“通”的病证,再使用“通”的药物来治疗。比如出血,要用活血的药物;痢疾腹泻,再用能通的泻下药物。)
《松峰说疫》曰,大黄酒治便脓血,里急后重,腹痛,昼夜烦不止。大黄五钱,好黄酒一两盅,浸一宿,次日温服。
《医鉴》有个一味将军饮,便是用一味大黄治疗反复发作的痢疾。
这病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只服用第一次,痢疾就止住了。奇怪本来大黄吃后应该大拉的,怎么反而没有热泻十余次啊?随后又吃了几次,胃口渐开,泄泻便止,诸症好转。
小指月说,人家都知道大黄有良将之功,而不知道大黄有良相之能,如果善于炮制大黄,可以推陈出新,使浊降而清升,邪去而正安。
爷爷说,你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第一味常备的救急拯危之大药即大黄,一个医家如果不善于运用好大黄,研究治疗很多疑难怪病,甚至危急重症都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素问病机保命集》曰,大黄汤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大黄一两,细锉,好酒二大盏,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一盏半,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以彻其毒也。
《续名医类案》记载,有个郡王,壮年时患严重痢疾,反胃食不下,遍治不效,自料毫无生存之理。一草医善于切脉,发现是里实壅滞,久泻不尽,便连投五剂汤药,用大黄七两,通因通用,而后遂痢止能食,顿愈沉疴。
药专力宏——单味大黄退黄疸
《汤液本草》云,大黄,阴中之阴药也,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谓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
有个中学生,突然身目发黄,发烧,尿少,色如浓茶。医院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便给开了茵陈蒿汤,服用十余剂,身黄退去一半,但肝区触之仍有压痛,尿的颜色还是偏黄,吃不下饭,大便粘腻,肛门灼热。
小指月说,这是阳黄没有错,脉象弦数,舌红苔黄腻,用茵陈蒿汤也对证,为什么吃了这么多药,还不能退掉黄疸呢?老先生说,你看看那药中的剂量。小指月一看,茵陈10克,栀子8克,大黄5克。老先生说,病重药轻,所以其效不显。小指月说,那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就像你派一个班去跟别人一个团去作战,即使你这个班是特种兵,是精兵悍将,也会力不从心,要把一个团调过去,才有得一战,重用一味生大黄30克。
小指月说,他才十五岁,会不会太大量了?老先生说,陈旧不去,新血不生,排除积垢,就怕力量不够,给邪气死灰复燃的机会,那这病就会转为慢性肝炎,反复难愈。
这娃子第一剂下去,当天下午,拉下来的大便都像煤渣样,小便也变得淡黄了,这样排出来后,当天晚上从来没有睡得那么沉的。
第二天醒来,居然饥饿欲食,精神振作。然后再接连服用五剂后,黄疸消尽,如同瓜蒂脱落,肝区的压痛感,不复存在。
小指月又一次亲眼目睹重剂起沉疴的案例,而且这重剂用的还是富有将军之称的大黄。
爷爷说,药专力宏,如果不是大黄推陈出新,清洗整条消化道六腑,那这身体还会到处浑浊发黄。
小指月说,为什么爷爷要单独选用大黄呢?老爷爷说,黄疸是浊阴,外泛不能下排,古代治疗黄疸的名方之中有接近一半用到大黄,大黄乃降浊退黄之专药也。
小指月说,难怪傅青主说,大黄逐瘀如扫,我现在感受到大黄扫除五脏六腑瘀垢的巨大本领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圣惠方》曰,雪煎方治热病狂语及诸黄:川大黄五两(锉碎,微炒)。捣细罗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计时侯,以冷水调半匙服之。
上次老爷爷和小指月介绍了药之将军–大黄,以及用大黄治疗火丹赤肿、泻痢、退黄疸等。大黄既然被称为将军,那么它还能做什么用呢?
水道不通大黄也管
《神农本草经》曰,大黄通利水谷。
小指月说,爷爷,我以前以为大黄只是通大便,想不到它还能通整条消化道,还能通胆管,利胆退黄。
爷爷笑着说,还有你想不到的呢,大黄还可以利小便,这是医家很少用到的。
小指月说,利小便?在普通中药书籍中根本没有提到啊?
爷爷说,不是书中没有提到,而是你没有真正读懂读到。
小指月说,爷爷,我看中药书上只写到大黄的功效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这里头四大功效,没有一条提到利小便的啊?
老爷爷笑笑说,清热泻火,火从哪里走呢?凉血解毒,毒又是从何处排?小指月说,这不都是从大便里面排吗?
爷爷说,浊阴出下窍,下窍难道就只有肛门,而没有尿道吗?小指月说,难不成大黄真能够泻火毒从小便出?
爷爷说,你看那些湿热淋证,小便涩痛的,为什么一用大黄,小便就变清了,膀胱尿道也不热痛了?你看八正散里头不正有大黄吗?还有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里头,用大黄难道仅仅只是通大便?
小指月说,治黄不利其小便,非其治也。爷爷说,这就对了,身体发黄,血毒盛,血毒最容易从膀胱偏渗而出,所以大黄导血毒从小便出,使上炎之火能下泄,此医家不传之秘也。
小指月说,真这样的话,为什么很少看到古籍中明言大黄利小便呢?
爷爷说,你看《神农本草经》怎么说?小指月说,大黄通利水谷啊。爷爷说,通利水谷就包括水道膀胱,跟谷道大肠。小指月说,原来这样理解啊,我以前只以为大黄通利肠道而已。
爷爷说,你看,《日华子本草》说,大黄利大小便。所以小便不利的淋病,尿道热涩疼痛,就像我们今天说的膀胱炎尿道炎,大黄大苦大寒,一用上去,迅速下走,直达下焦,湿热便从小便而出,小便通利,淋痛自愈。
小指月说,除了用大黄排胆部瘀积、胆囊炎、胆结石外,难道还可以用大黄来排尿道结石?
爷爷说,没错,大黄乃治热淋、石淋、血淋之要药也。但凡管道陈旧堵塞,瘀浊壅积,大黄最善于排瘀生新,不仅攻决大便,更能通利小便。
正好有个病人,尿道炎急性发作,尿道涩痛,小便如浓茶,量少而赤。老爷爷说,就用15克大黄煎水,喝三天,临证试效,看看是不是能够很快让尿道热涩疼痛减轻。
三天后,果然小便通利,从色如浓茶转为清稀、淡黄,也没有那种难排的烧灼感了。
小指月说,用大黄治疗热淋,真是新的收获啊,我今天又懂得了大黄的新用法,利小便水道。如果是膀胱炎,尿道炎,小便频急涩痛,且有灼热感的,单味大黄特效。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本草纲目》曰,大黄主小便淋沥。
《药性赋》曰,大黄利水肿。
《日华子本草》曰,大黄利大小便。
《本草经疏》曰,《经》曰,实则泻之。大黄气味大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温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二便不通,及湿热胶痰滞于中下二焦之要药,祛邪止暴,有拨乱反正之殊功。
车子没力爬不上坡怎么办
《神农本草经》曰,大黄破留饮宿食,荡涤肠胃。
有一个官员,经常短气乏力,胃口不开,吃饭不香,医生都说这是脾虚,于是用尽各类最好的健脾消食药,如参苓白术丸、大山楂丸、补中益气汤。结果这些所谓的名方名药,如泥牛入海,非但毫无动静,而且胃口更差。
老先生一摸脉后,笑笑说,指月凭脉论治,当如何?指月说,脉洪大而实,身上必有积滞。
爷爷说,可为何他短气乏力,神疲怠倦呢?小指月说,爷爷,以前你说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这是说一个身体堵得严严实实的人,反而气脉不通,呈现一派虚像乏力羸弱。而亏虚的人,反而容易虚阳虚火上炕,表现出一派实证的样子。
爷爷说,那该怎么分别呢?小指月说,平脉辨证,有力无力分虚实。老爷爷说,行,就用一味大黄,去其肠中宿食。
这官员从未吃过泻药,他不是不懂大黄,早有耳闻,一听到要泻他,便有些为难,说,我这么虚,上楼梯都上不去,再泻会不会倒下啊?
老先生笑笑说,有病则病受,你怕什么呢?你看车子满载,坡都爬不动,这时怎么办呢?
这官员说,把车上的货一卸掉,这车就轻松爬上坡去了。老爷爷笑笑说,为什么外面的道理,你就懂得这么清楚,一旦放到自己身上就糊涂了呢?你如果不吃宵夜,肥甘厚腻,只吃七分饱,就相当于给肠子减负,那你这辆身体的车子爬起楼梯来不就像卸了货的汽车上坡一样,非常快速轻松吗?
这官员听了后,微微一笑,觉得姜还是老的辣,中医是老的见识深厚。便毫无疑惑地回去,用大黄泡水,来消融宿食,通利水谷,荡涤肠胃,清理六腑。结果一天比一天轻松,气力一天比一天足,随着排出很多黑色的燥屎,他感到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随后胃口大开,吃嘛嘛香。
于是他疑惑地说,人以为大黄为泻药,何以我服之更胜补药一筹?老爷爷说,你脉由洪大弦实,转为柔软松和了,中病即止,可以不用再服用大黄了,身体就会慢慢强壮起来。记住以后不要再宵夜应酬了,又把肠胃吃堵回去,是自己找病受。
这官员听后,心服口服,说,真正能找出疾病原因的中医,才是真正的中医啊!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记道:
《名医类案》曰,姚僧垣治梁元帝,患心腹病,诸医皆请用平药,僧垣曰,脉洪大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瘥理。元帝从之,果下宿食愈。
一味大黄通补两用
《北方医话》记载,一个女病人,形体肥胖,身高不到一米六,却有接近两百斤的体重,血脂高,服用独圣丸(单味大黄研末制成药丸叫独圣丸)两个月,体重减轻十多公斤,血脂恢复正常。
又一位患者,慢性胃肠炎,胃痛腹满,食欲不振,大便偏烂,每天两三次,长久如此,面黄肌瘦,神疲乏力。用健脾益气的药没有效果,然后改服独圣丸,随后大便成形,食欲增进,腹满胃痛之症俱除,一个月后体重居然增加了,长壮了......
最近爷爷把《北方医话》《南方医话》《长江医话》《黄河医话》,这些非常经典的现代医话拿给指月看,指月读到这里,非常不解。便问,爷爷,为什么用大黄既可以降脂减肥,也可以增肥增重,难道大黄可以通补两用?
爷爷笑笑说,不是大黄通补两用,而是大黄可以推陈出新。小指月说,难道就是《神农本草经》上说的大黄能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爷爷说,正因为大黄推陈出新,所以你因为血脂这些浊阴偏高不降的,大黄把浊阴一推掉,身体就轻松,肥胖的体型便减下去。
但用这推陈出新来减肥,前提是病人阳明胃肠脉象不能弱,太弱了,大黄下去,反而伤正气。
小指月又说,那为什么又可以增重,强壮身体呢?
老先生笑笑说,最善于用大黄来强壮身体的,当属张从正。
小指月说,张从正不是攻下派的代表吗?他用那些峻猛之通下药,又怎么能够强壮身体呢?
老爷爷说,不懂张从正的人以为他用通下药,只是为了祛邪,真正读懂他《儒门事亲》的人,就知道张从正用通下之药,只是以泻药之体做补药之用。
小指月更加疑惑了,泻就是泻,补就是补,凭什么可以用泻下之药来做补益之用呢?
这时老爷爷笑笑说,你看张从正说陈莝去则肠胃洁,癥瘕尽则营卫昌,不补之中有通补存焉。
小指月还没有完全理解爷爷说的这句话,爷爷便进一步说,瘀不去,新不生,这是《血证论》里头用活血化瘀治疗血症的精髓。小指月说,这句话,我知道爷爷。
爷爷又说,《黄帝内经》认为,邪去则正安,这样你就可以得出肠道里的积不去,这脾胃化生就艰难。所以可以说,肠腑宿积不去,新鲜气血不生。
小指月一拍脑袋说,爷爷,这下我真明白了,原来以泻药之体做补药之用是这个道理。不是说泻药直接补人,而是泻药涤荡胃肠,把陈腐瘀浊清出去过后,给胃肠腾出足够的空间来,那气血源源不断就生化开来了,这样慢性肠炎的病人,原来消瘦的,随着肠道腐浊清空后,气色也渐渐变好,胃口打开,身体就能长肉了。
通补丸
《神农本草经》曰,大黄能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小指月说,为什么大黄能安和五脏?老先生说,有个大黄的中成药,叫清宁丸,你可知道为何?小指月说,难道通过清净肠腑,让五脏安宁?老先生说,正是此意,所以大黄能安和五脏,就是让脏邪还腑,让五脏因此清静安宁。
山下有个老爷子,六十多岁就眼花耳鸣牙齿松动,胃口不开,人家问他,老人家你该享享福了,儿女都这么有出息,怎么还天天不开心呢?
老爷子说,不是我不开心,是我想开心也开心不起来。人们就问,儿女那么孝顺,家里也丰衣足食,何以开心不起来?老爷子说,吃饭不香,睡觉不安,这叫我如何开心呢?邻居就建议他上竹篱茅舍瞧瞧。
老先生看了后说,给他用通补丸。小指月不知道爷爷说的通补丸是什么,居然开出了焦三仙跟小剂量的大黄。这里哪里有补药呢?
但小指月也没有多问,这老爷子拿回去吃了后,胃口日渐增加,居然吃了半年多,每个月坚持吃十余天。本来眼花的,现在居然眼睛亮了起来;原先耳背的,现在听东西清晰不少;最重要是原来成天疲累的,现在精神振作,能够陪孙子逛超市,走大半天都不觉得累。
这老爷子就纳闷了,我以前什么补药没吃过,孝顺的儿女买来十全大补、人参养荣、参苓白术、补中益气,还有鹿茸酒、狗鞭酒,没有哪样我吃了会这么有劲的。于是逢人就说,搞得这段时间,上来竹篱茅舍求通补丸的越来越多,老先生干脆就叫指月制造这通补丸。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为什么你让病人吃通补丸,一吃不是吃三天五天,而是吃上一两个月?老先生笑笑说,这叫化不可代,时不可速。小指月不解了,这八个字可从未听过。
老爷爷说,身体的气化你不可以一味地用药物去替代,中医中药不能包办,治疗的时候不可以揠苗助长,贪功急进,这样往往欲速则不达。所以对于缓病慢病,宁愿遵循病去如抽丝的道理,缓消缓通,这才是长久的王道。
这样邪气慢慢一点一点撤走,正气就会一点一点起来,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一味用大量药物去取代肠道的功能。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我几次都想问,你这通补丸,没有一味补药,何补之有?老爷爷说,利用小剂量的大黄来健胃清肠,使人体健壮,延年益寿,这是一个医家养生家的不传之秘。
小指月说,不传之秘,为什么这样说呢?老爷爷说,东晋大养生家葛洪说过,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
小指月说,确实肠道的留毒,可以导致疾病,但想不到肠道还关于健康长寿。老爷爷说,所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他不仅善滋阴,更善于用倒仓法。
小指月说,什么是倒仓法呢?老爷爷说,通过通畅大便来清除肠内毒素,而达到却病延年的效果。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这仓就是仓库,就是粮仓,是脾胃仓廪之官。如果这仓廪之官都发霉腐烂,导致臭秽熏天,人当然不舒服。所以这也应该是一种脏邪还腑的思路。
老爷爷听了后点点头说,没错是一个脏邪还腑,顺应人体规律,新陈代谢的规律,浊降清升,上面七窍就会敏捷,下面腰脚便会强壮。
小指月说,那爷爷是什么时候用这通补丸的呢?老爷爷说,爷爷在壮年之时,曾壮游天下,在西北大漠里头,呆过一两年,发现那里养骆驼的人,经常要给骆驼饮用大黄水。
小指月就问,为什么要给骆驼饮用大黄水呢,难道骆驼也便秘?老爷爷说,不是非要便秘才用大黄,大黄非专为泻下而设,用得好有却病延年之功。
小治月更是不解,在《神农本草经》里头,大黄都不是上品,何以却病延年?老爷爷说,这些服用大黄水的骆驼,不仅吃草多,生病少,而且平均寿命要比常规没服用大黄水的骆驼多活五年以上。
小指月一听,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用大黄来给动物延年益寿,老先生说,没错,所以那些牧民看到了后,也每隔一段时间饮用大黄水,同样生病少了,寿命长了。这点也是我在西北游医过程中得到的最大收获。
小指月想不到爷爷早年还去西北游医,而且把当地延年益寿之秘发掘了出来。
小指月又问,为何叫通补丸,不叫通肠丸呢?爷爷笑笑说,叫通肠丸,俗,叫通补丸,雅。世俗之人都好补成风,你一让他听到有个补字,他都兴奋不少,而且我们的通补丸,确实有以通为补的效果,通过通六腑而达到补五脏的作用。这样自然年命延长,疾病减少。
小指月听后恍然大悟,如果爷爷不道破此中机关,便是再抄方多日,也难以想破啊!
然后他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中药趣话》曰,解放前,上海“三友实业社”的老板,为了制造一种不同凡响的补药,曾邀请上海中医药界知名人士,求其各献一方。
众医所多为参、芪、苓、术之品,惟有一方,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只用生大黄一味。
老板十分惊奇,听了献方者一番解释,老板大喜,定名“三友补丸”,投入市场后十分畅销。
无独有偶,江西有一名医,也以出售单味大黄制成的“通补丸”而大获其利。
民间曾有一位走方郎中,以卖“大补糕”而出名,此方秘而不传,一次酒后吐出了实言,其主要成分是焦三仙和小剂量的大黄。
大黄的作用多多,除了泻下的作用,它还是活血化瘀妙品,理气清热良药~~
养鱼与养人
陈修园曰,“眩晕症,皆属肝;痰火亢,大黄安。”
有个渔农,非常善于养鱼,他养的鱼不单比别人的多而且大,所以很多人向他请教养鱼经验。他就一句话,塘水上下要对流,塘底淤泥要清理,每天喂鱼要规律。
这渔农很快就靠养鱼致富,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不仅盖了楼房,还买了小车。随着日子好过,这几年渔农的肚子渐渐大起来,中年发福,他认为这是富裕的表现,可奇怪的是接下来经常咳痰头晕,让他烦恼不已。
到医院一检查,医生都说这是脑供血不足,所以要不断地补气血。他吃了不少补气血的药,眩晕没有改善,这痰倒越来越多,每天都要咳吐一两碗的痰,家里人以为会不会得了大病,成天到晚地咳吐痰。
这渔农便上竹篱茅舍找老中医去,老先生一看他脸大脖子粗,挺着个将军肚,心中就有数了。
渔农问,医生我这是怎么回事?老先生不直接跟他谈医病,而跟他谈养鱼。一提到养鱼,这渔农讲起来就是他的专长,立马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小指月也疑惑,爷爷从来都不养鱼,怎么突然对养鱼感兴趣呢?不论病因病机,反而谈养殖技术?老先生看出小指月疑惑,便说,虽然医术跟养鱼的技术是不同行业,隔行如隔山,但是行行出状元,行行通大道。你如果由养鱼之技术,能够通到自然之道去,那你就可以得到养生。
这时不单小指月吃惊,渔农更是吃惊。他说,我都是十里八乡最善养鱼者,为何我身体没养好呢?
老先生笑笑说,你的知识经验,足以统管数百亩水面的鱼塘把鱼养好,对鱼的生长发育可谓了如指掌,但一旦回归到自己身体时,你却糊涂了。这渔农更是不解说,我糊涂,糊涂在哪里呢?
老先生笑笑说,我刚才听你说,养鱼第一条“塘水上下要对流”。这渔农说,没错啊,对流就有源头活水,可以带来很多新鲜的氧气,塘水就会灵活,鱼儿成长就快。
老先生说,可我却看你这几年盖楼房、装空调,把自己密封在钢筋水泥地里;坐小车,把空调开到最大,把自己冻在车厢里。这样没有跟大自然对流空气,身体不就郁闷了。
这渔农点点头说,是这么回事,所以我这几年经常头晕,医生都说我大脑供血不足,缺氧。
老先生又笑笑说,我刚才听你说养鱼第二条“塘底淤泥要清理”。这渔农说,对啊,每年都要好好清理一次塘底淤泥,这样塘就会保持有足够深度广度。不然塘水一浅,被淤泥堵住,你拼命加高堤坝,也不管用,这水浅不养龙啊!塘浅了养的鱼都不大不强,所以决不能让塘底被淤泥淤积。
老先生说,可我却看你这几年山珍海味,肥甘厚腻,大吃大喝,来而不拒,这样很快把自己吃得啤酒肚、将军肚,这样肚子大起来,堵得严严实实,心胸上面气就短了,你身体这个躯壳装的元气都变少了,如何充分地把气血供到大脑呢?
这时小指月说,爷爷,你这一说,我倒明白了一个道理。肥人气虚,多痰湿。痰湿就像肚子腹中的淤泥,气虚就是胸中脑子缺气不够用,所以肥人容易累。
连小娃子都立马想通,这渔农不禁惭愧,他是什么人,是个聪明人。老先生只把话说到三成,他就能把话听到十成。
老先生又说,你的痰火跟眩晕,就是这个理。还有第三条“养鱼要规律”,养生更要规律,中医认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只有常规的三餐,正常的起居,才有正常的身体。你看你这几年有钱了,就喜欢到外面跟朋友吃宵夜,打麻将,熬夜到通宵,甚至不吃早餐。你养鱼都知道要规律有节,定时喂养,为什么养自己身体就一塌糊涂呢?
这渔农听后,无话可说,还竖起大拇指,老先生是真正的中医啊,把我病根子都挖出来了,我这几年就是只懂得向外面经营鱼塘生意,非常有成就感,却不懂得向里面经营自己身体,难怪事业比以前大了几十倍,但身体却比几年前差了好几倍。
老先生笑笑说,人这辈子图个啥,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鸟巢深林,只取一枝。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很少,你即使得了世界,但因此失了健康赔了性命,又何益之有呢?
这渔农听后更是大受启发,说,老先生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我不能让事业牺牲我的健康,我要像养鱼一样来养我身体,把身体搞得棒棒的,不再大鱼大肉,要七分饱、清淡饮食,不再熬夜宵夜,要起居有节,不再老吹空调,要让家里自然空气对流......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他知道这个病还没有用药,已经好了五成。因为善医者,医的是观念,以知识觉悟言语为药物。只有正确的观念,才能塑造健康的身体。
然后老先生居然只给他开一味大黄,酒炒打粉。这渔农连吃了半个月,胸中咳痰满碗的居然消得干干净净,头中经常眩晕,如坐舟车的,从此不再有。治了这么久、吃了这么多好药都没有理想疗效,想不到老先生一味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却把这病根子给挖掘掉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朱丹溪善用大黄治眩晕,一味大黄,用酒炒三遍为末,名之曰一味大黄散,以茶调服一二钱,其效如神。
上海名医徐小圃曾治一富翁,腹中胀满,胸中痰喘,他用大黄半斤,分多次服用。
富翁既怀疑又恐惧,但众医束手,救治难愈,于是便想一试。不料服完药后,肠通腑畅,痰去喘平。
于是便请教徐小圃说,众医屡用不效,先生一味大黄建奇功,此中有何秘也。
徐小铺笑而答曰,君向来喜食膏粱厚味,壅塞肠腑,热痰上扰胸膈,大黄性清下,味辛香,独行则力猛功专,疏通沟渠,清理污秽,又何秘之有呢?
你刮了锅底污垢吗?
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
小指月正在烧火,爷爷在上面炒菜。今天火烧得挺大的,怎么炒起菜来,却感到锅中热度不够。小指月就疑惑说,爷爷,我这里都是最好的柴,熊熊烈火,怎么听你炒起菜来,还没有那种爆炒的声音呢?
老爷爷笑笑说,看来是时候要清理锅底垢了。小指月说,不是上个星期才清理过了吗?爷爷说,最好每周清理一次。小指月说,为什么要清理这么频繁呢?
老先生说,这锅底的灰垢,会把你火力挡在下面,你烧多一倍的柴,都达不到一半的火力效果,这叫事倍功半。你一旦把锅底垢清理干净后,只烧一半的柴,就能达到双倍的火力效果。这叫事半功倍。
下午指月就特意把锅倒过来,用锄头把锅底的灰垢轻轻刮掉,刮得满地都是,再把锅放回去,
晚上又开始炒菜了,这次小指月特意只烧一半的柴火,那火看起来不是很雄壮,但奇怪爷爷在上面炒菜一下锅,就哔哔啵啵作响。原来这锅里火力正大着,不到一半的时间一盘菜就炒好了。
小指月笑笑说,爷爷,原来不是要拼命去找柴塞柴啊,每段时间都要检查锅底,看是不是灰垢太多,如果太多灰垢不去清除,那你下面用再多燃料,不单达不到理想的火力,而且还大量浪费燃料。
爷爷笑笑说,医道从生活来,最后都会回归到生活去,你从这个刮锅底想到什么呢?
小指月说,我想到了一味地补火助阳,健运脾胃,却不注意把胃肠道上的积垢刮掉,这样一样不能够充分把营养吸收转化为气血,也不能够彻底地腐熟水谷变为能量。
爷爷说,那该怎么办呢?小指月说,我想明白了,上次爷爷治疗一个瘦小伙,怎么吃都吃不胖,而且还心烦身热,家里人都把最好营养塞给他,还是照样消瘦。
爷爷就叫他吃上一个月的素,而且还每天吃一点点大黄,这样再吃平常的五谷杂粮,很快都长胖了。而且爷爷还交代,叫他每个月都要吃上一周的素,他现在身体特好。
爷爷说,那是什么道理呢?小指月说,这就太简单了,将近一个月的素食,把他肠胃中多年的积滞通通消磨掉了,他这一个月排便速度快,吃东西非常香,这就是一个刮除肠道垢积的过程。
肠道垢积一刮去后,那五谷杂粮这些水谷火力再进去,这样身体就好不拒绝地全部吸收,彻底炼化,就像锅底锈垢刮干净后,你烧多少柴,锅里火力就有多大,中间没有太多的障碍,这样营养迅速被身体利用,人自然壮了。
爷爷说,强壮之道,不在于吃多少,而在于肠胃无阻力无障碍。小指月说,烧火之道,不在于添柴多少,而在于锅底垢积要刮干净。
爷爷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肠子洗洗澡。小指月说,给肠子洗洗澡是不是要用荡涤肠胃的大黄啊?老爷爷说,用大黄是不得已而为之,用药已属下策。小指月说,不用药如何荡涤肠胃呢?
爷爷说,少油少盐的清淡素食,你吃一段日子,肠子就会被洗得干干净净,最后看什么都想吃,吃什么都香。所以饮食之道,不在于吃多少高营养之物,而在于懂不懂得适当时间给自己素食素食,让肠子清洗清洗。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录下一个古代医案,里面正是讲到肠道中有积垢,人身体瘦弱,不想吃饭的:
《洄溪医案》曰,淮安大商杨秀伦,年七十四,外感停食。
医者以年高素封,非补不纳。遂致闻饭气则呕,见人饭食辄叱曰:此等臭物,亏汝等如何吃下?不食不寝者匝月,惟以参汤续命而已。
慕名来聘,余诊之曰:此病可治,但我所立方必不服,不服则必死。若徇君等意以立方亦死,不如竟不立也。群问:当用何药?余曰:非生大黄不可。
众果大骇,有一人曰:姑俟先生定方再商。其意盖谓千里而至,不可不周全情面,俟药成而私弃之可也。
余觉其意,煎成,亲至病人所强服,旁人皆惶恐无措,止服其半,是夜即气平得寝,并不泻。明日全服一剂,下宿垢少许,身益和。
第三日侵晨,余卧书室中未起,闻外哗传云:老太爷在堂中扫地。
余披衣起询,告者曰:老太爷久卧思起,欲亲来谢先生。出堂中,因果壳盈积,乃自用帚掠开,以便步履。旋入余卧所,久谈。
早膳至,病者观食,自向碗内撮数粒嚼之,且曰:何以不臭?从此饮食渐进,精神如旧,群以为奇。
余曰:伤食恶食,人所共知,去宿食则食自进,老少同法。今之医者,以老人停食不可消,止宜补中气,以待其自消,此等乱道,世反奉为金针,误人不知其几也。余之得有声淮扬者,以此。
开瘀血下行之通道
《神农本草经》曰,大黄下瘀血,主血闭寒热。
爷爷说,指月啊,治疗跌打损伤,第一剂药最常用的思路是什么?小指月说,小指月说,跌扑损伤,用活血化瘀之法,乃医家常识。
爷爷说,那选用何类活血化瘀药最佳呢?小指月说,桃仁、红花,一降一升,一下一上。仁归六腑大肠,花散经脉肢节。
爷爷摇摇头。小指月又说,当归血家圣药。
老爷爷摇摇头。小指月又说,三七伤科圣药。
老爷爷还是摇摇头说,这些药物都可以取代,唯独一味药是他药所难以取代的,这味药除了活血化瘀外,还能够荡涤胃肠,通肠导浊。小指月说,我知道了爷爷,就是大黄。
爷爷说,没错,可历代本草甚至当今教材,大都把大黄列为泻下剂,其实大黄治病远远超出泻下剂范畴,世人拘泥于泻下伤元气,而不敢放胆使用大黄,殊不知大黄乃活血化瘀妙品,理气清热良药。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爷爷,《神农本草经》上说大黄第一大功效就是活血化瘀,比如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
爷爷点点头说,那第二大功效呢?小指月说,第二大功效才是泻下通腑,所以说大黄主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
爷爷说,这才是古代本草运用大黄的真正奥妙,它能以其香气,通达周身脉络,并且逐开瘀血,导浊下行,迅速如盘中走丸,一过不留。一般活血化瘀之品,只能将瘀血打散,而大黄不仅打散,还将瘀血浊阴帮你排出体外。
有个农民在建房子的时候不慎跌倒,胸闷,腹胀,周身刺痛,大腿处一片青瘀肿热。老先生一看便说,就用复元活血汤加进通便为引。
只服用三剂,每次服用后都泻下黑褐色的大便多次,这样肠通脉畅,周身刺痛消失,大腿处的瘀肿消下去,发热之感不复存在。真是一窍通而百窍皆通,大关通而百关俱畅。
小指月看后说,爷爷,这复元活血汤里头真是因为用了大黄啊,才是跌打损伤开手第一妙方。老先生说,为什么呢?小指月说,众药皆能活血化瘀,畅通气机,唯独大黄能够开瘀血下行通道,方令得周身瘀血浊阴随着大肠以黑褐色的大便排出体外。
爷爷听后,点点头说,瘀化下行不作劳,这跌打损伤瘀血没有别的去路,给邪以出路往下走,这才是正道。盖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天地之道也,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人身之道也。故瘀血停留于经络血脉,必得大黄以开通肃降之。则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学发明·中风同堕坠论》复元活血汤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黄帝针经》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行下于胁,则伤肝。肝胆之经,俱行于胁下,经属厥阴、少阳。
柴胡半两(9g),天花粉当归各三钱(各9g),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6g),大黄(酒浸),一两(1g),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9g)
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30g),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温服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未完,待续,)
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