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病因 > 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

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



手部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dy/151215/4743256.html

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本病属中医“黄疸”、“湿阻”、“胁痛”、“虚证”、“癥积”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多由湿热之邪缠绵,日久正气损伤,由实致虚,形成肝郁脾虚,肝肾不足,脉络瘀阻等虚实夹杂的病理表现。其治疗亦可采用清热利湿,疏肝健脾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等多种方法。

组方思路

治疗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必须注意5个方面:协调整体,清热利湿,调整脾胃,活血化瘀,通利二便。5个方面,缺一不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了组方的正确性。

1协调整体

根据观察,肝脏病者多见聚关脉,提示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自身因素存在,这是肝炎病毒能够在体内孳生繁殖的重要条件。肝炎病毒进入机体并不是都可以发病。据多年观察,患肝炎者,多有长期的精神抑郁恐惧,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使肝炎病毒得以侵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选用小柴胡汤作基础,协调整体,使正气得充,这是治疗肝病的先决条件。

2清热利湿

首选茵陈,茵陈是治疗肝病的局部用药,具有清热利湿,疏通胆管,加强胆汁排泄,消除黄疸之功,有病可治,无病可防,这是多年应用的结论。患者高某,患“黄疸性肝炎”,肝脏肿大平脐,时值3月,令其到野外采集鲜茵陈,单用,每服4两,服用14天,肝回缩至正常位置,黄疸完全消失。再用调肝汤善其后而愈。由此可见,茵陈如此有效,治肝不能没有茵陈。另外,茵陈可做菜食用,久服无副作用,可称治肝良药。所以在调肝汤中,一般茵陈可用60g,有黄疸者,可用至g。药力强弱来源于量,没有一定数量作保证,祛除顽固病变就会力不从心。

3活血化瘀

血液在肝内大量淤积,血多热盛,出现肝肿大。用什么药物可以使肝脏淤血得散,炎症得消,肝大回缩呢?这是经过多次实践探索的。

先以病例为证:刘某某,患肝炎久治不愈。见其肝大,右胁下3指,告其用7剂药一试,无效则另请高明。当时方中用丹参4两。3剂药后肝回缩一指,7剂药后,肝回缩两指。其人此刻方心悦诚服,遵方服药,尽愈而归。

肝炎患者,肝细胞发生炎性改变,使门静脉血进入肝脏受阻,郁滞其内而形成肿大。先用丹参治疗肝脏淤血,但其效力不是对肝脏本身起作用,而是运用丹参可以加强右心回血量,使原来肝细胞肿胀得消,肝血回流障碍得通,解除了门静脉受阻的情况,使得右心回血量不足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一旦右心回血量增加,使肝脏淤血减少,逐步恢复到原来的生理状态。一个器官只有恢复原来的结构,才能产生其应有的功能,增大或缩小都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如同手肿大或萎缩都影响把握东西。同时方中配以郁金,郁金为血中气药,与丹参相合,除了具有行气解郁活血祛瘀的功能外,并有促进胆汁分泌,促使胆囊收缩,而具有利胆的作用。据报道,大量应用郁金,还能增加血浆蛋白,纠正蛋白倒置,达到营养保肝的目的。所以说丹参、郁金二药为用,是治肝病不可多得的两味药。

4调理脾胃

从方中看,调肝汤中含有调胃汤。因肝病均显脾胃不佳,所以说治疗肝病必须要注意调理脾胃。选用枳实芍药散复其中,是因为肝是通过胆管排泄胆汁到小肠,并参与食物消化功能的。十二指肠最容易痉挛而阻塞胆汁的排泄,用枳实芍药散以增强肠胃节律性的蠕动,增进消化功能;同时由于枳实芍药散能够舒张平滑肌,改善肝门壶腹区,疏通胆汁排泄的道路,又有利胆的作用。通过对肠胃的调理疏通,为肝病的治疗开辟了通路。

5通利二便

治病必须给予祛邪的出路。治疗肝病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转氨酶升高。我们在治疗肝炎时,不主张用高蛋白饮食。因蛋白质进入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由胃酸的作用,使蛋白质转化为蛋白?和蛋白肪,再经过胰蛋白酶的作用,转化为20余种氨基酸,吸收人体内,促进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的合成。如果肝脏出现病变,不能很好地接受、利用蛋白质,使其沿肠道下行,逐步转化为异性蛋白,分解出甲基酚、酚、嘌呤、吲哚、氨、粪臭素等多种有毒物质,吸收入血,进一步增加肝脏负担,血氨升高,转氨酶岂有不升高之理。所以说,西医的治疗常有盲目性,既怕血氨升高,又令吃高蛋白饮食,岂不矛盾!故调肝汤中用车前子补肾利尿,以使血氨从尿中排出,净化血液;用川军荡涤肠胃,使肠道内异性蛋白的分解物从粪便中排出,以减轻肝脏解毒的负担,从而保护肝脏。故二便通利,推陈以布新。

调肝汤以调胃汤作基础,协调整体,调理脾胃,以丹参、郁金活血化瘀,肝大得消;以茵陈清热利湿,炎症得退;车前子、川军二路并举,而使血氨得消,转氨酶得降。经过临床运用,其疗程估计是: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剂,肝硬化剂。有腹水同时加用银花、丝瓜络、王不留三药以利水攻坚,同时,服鸡甲散以加强破坚化瘀。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肝硬化腹水,不能放腹水,一旦放腹水就不易治愈。肝病出现腹水,不是肾脏病变,而是肾小管痉挛,可用白芍以平其痉挛,协助利水。如果一旦放腹水,使体内津液丧失,蛋白减少,加之肝脏合成蛋白的功能降低必然导致抵抗力低下,水肿加重,积重难返而不治。再者是肝硬化治疗出现反复者,多与恣食肉类等动物蛋白过多和情绪不畅、劳累过度有关,应当避免。

方剂组成

调肝汤方:茵陈30g,川军10g,丹参30g,郁金15g,陈皮10g,白芍10g,车前子30g,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苏子3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枚,栀子10g。

煎服法:以水ml,煮取ml,倒出药汁,再加水ml,煮取ml,去滓,两次药汁相合,煮沸,分3次温服,空腹为宜。

适应证: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

医案

王某,男,28岁,厨师。

初诊,6年前发现乙肝大三阳,肝功能正常。自觉无明显不适;今年4月,注射干扰素治疗,出现食欲、睡眠差,双胁痛,脱发,停止治疗后稍有好转。现主要症状:易疲劳,乏力;面色暗,光泽差,炊事员脸,唇紫;食欲不好,反酸,嗳气;头汗多;大便干,2日1次;小便黄;睡眠可;口干苦,晨起牙龈出血,牙肿胀;胸胁痛,四肢皮肤散在红色皮疹,痒,用干扰素后消失;脉稍弱;舌尖红,苔黄白腻。血压/60mmHg,心率70次/分。处以调肝汤。每天1剂,分3次,饭前服用,疗程天。患者用药后效果明显,主要症状都有明显改善。面色转白,食欲好,食量大增,精神好,有力量,身体无明显不适,体重较治疗前增加5kg。

按:作为慢迁肝,患者是较典型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瘀血明显,易转化为肝硬化。患者用干扰素治疗后,身体明显不适,衰弱现象明显。说明干扰素有明显的副作用,尤其不适合慢迁肝的病人。

许某,男,48岁。

初诊,近来因感冒发现出血点,检查肝功能:ALT:IU/L,AST:62IU/L,乙肝系列: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血常规:WBC1.75x/L,RBC4.66x/L,Hbg/L,PLT19x/L。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系各阶段细胞可见,比例大致正常,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红系各阶段可见,成熟红未见明显异常;全血片见巨核34只,血小板少见;诊断:符合脾亢骨髓象”。B超:“肝体积增大,包膜不光滑,呈锯齿状改变,肝实质点状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门静脉增宽约1.8cm;脾体积增大,厚8.2cm,长21cm,实质切面回声欠均,脾静脉宽1.1cm;胆囊大小约6.2cmx2.4cm,壁见粗糙,增厚约0.4cm的强回声光斑,反射不移动,胰(-);双肾(-);腹腔:可探及不规则液暗区,范围约2cm。B超诊断:1.肝大,回声粗疏,门静脉增宽;2.巨脾伴腹水形成(少量)”。症状有口苦,疲乏,左肋下不适,时有胃部饱满不适,二便正常。面色为肝病貌,脉弦、涩,舌苔白腻。诊断为:肝硬化伴腹水、巨脾、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

处以调肝汤、攻坚汤(王不留行g,夏枯草30g,苏子30g,牡蛎30g)、半决渎汤(银花30g,丝瓜络15g,车前子30g)合用,配服鸡甲散(炮甲珠、鳖甲、鸡内金各等份研末,3g/次,3次/日)治疗。服药20天,精神好转腹胀消失。年11月4日又来诊,自诉服药后好转,又改服防疫站的药丸,病情复加重,因大吐血而住院,现病情稳定,腹水又出现。继续上述方法治疗。年9月23日来诊,精神好,连续用药剂,病情明显好转,精神好,血常规化验正常,腹水消失。

按:此病人是由肝炎而演化为肝硬化合并腹水,属于肝病晚期。上述方法治疗,多数人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以长期坚持服药为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uhu.com/dgyby/13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