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病因 > 喜人的芍药甘草汤
喜人的芍药甘草汤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3
五味学苑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生姜三两(切,味辛温)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干姜二两(炮,味辛热)
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四两(味酸,微寒)甘草四两(炙,甘平)
右二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浸)甘草二两(炙,味甘平)芒硝半斤(味咸苦,大寒)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干姜一两半(味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热)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回复“经典”两个字即可加入
喜人的芍药甘草汤当她走进诊室的时候,我差点没有认出她来。她脸色红润,丰满的脸庞上洋溢着喜悦,与一年半前相比判若两人。她,71岁,名x小妹,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年4月,因为肝硬化反复呕血、贫血来门诊。我根据她消瘦、大便干结、下肢经常挛急的特点,给予芍药甘草汤:白芍30克、赤芍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每日一剂。服用四月以后复诊,病情稳定,呕血未出现,贫血好转。以后,便仍守原方,加生麦芽30克。嘱其如果大便不成形,可以改为一剂药吃2-3天。如此一年多,她几次来门诊,都是此方。据她的相邻告诉我,这位老人本已做好寿衣,没有想到如此便宜的中药救了她的命,在当地传为美谈。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方,原治疗脚挛急,我则用于治疗有脚痛、腓肠肌痉挛、大便秘结的肝病患者。最初是治疗老同学的母亲,肝硬化腹水,每天晚上均脚抽筋,必须由老伴搀扶走路方能缓解入睡,十分痛苦。据此,我用芍药甘草汤加上鳖甲、北沙参、枸杞子等,居然脚痛缓解的同时,腹水也渐渐消退,患者存活了很多年。后来就试用于肝硬化,效果不错,主要表现为食欲增加、黄疸减轻、体重上升等。
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肝硬化,必须是有脚挛急、大便干结如栗的。这是使用本方的临床抓手。芍药是解痉药,特别是配上甘草后效果更好,张仲景不仅用于脚挛急,还用于腹痛,特别是那种阵发性的腹痛,所谓“腹时痛”。患者有以抽筋为主诉的,也有表现为腰腿牵扯疼痛,走路困难者,还有下肢酸麻不适的。同时,大便要干结,如栗状的更好。这是一种痉挛性的便秘。大剂量的芍药有通便效果,俗称“小大黄”。凭此指征,用芍药甘草汤就比较安全有效。
我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肝硬化,往往白芍赤芍同用。白芍,传统经验有柔肝功效,对于痉挛性疼痛者为佳,比如常熟名医陶君仁先生创有柔肝饮一方,即生白芍、生甘草、生麦芽。治疗胃痛。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胃痛腹痛者,比用白芍。赤芍药用于瘀血黄疸。据年3月7日《中国中医药报》报道,北京医院的汪承柏教授重用赤芍60克,治疗慢性肝炎、失代偿肝硬化病人见大量腹水高血清胆红素者,取得较好效果,并开发了赤丹退黄颗粒,成为国家三类新药。陕西中医药研究院郭教礼老中医也重用赤芍60克以上治疗原发性硬化型胆管炎。
芍药甘草汤安全无毒,但大量服用,往往导致腹泻,可采用减量或饭后服用的方法。如X小妹一度服用芍药甘草汤后有轻度腹泻,减为一剂药服用3天后,大便就成形了。我国肝病患者很多,转化为肝硬化者也不少,此时虽花费巨资,仍然难收佳效。中医治疗肝病经验丰富,良方许多,只要对症下药,不少患者是能够控制病情发展的。芍药甘草汤安全无毒,服用方便,而且药味少,价格低廉,是普通老百姓吃得起好方,特此推荐。
有人用白癜风症狀白癜风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