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危害 > 什么病出什么汗,虚汗源于肺,冷汗源于肾

什么病出什么汗,虚汗源于肺,冷汗源于肾



最近南方天气比较热,比较胖的人,一动就出汗,汗水黏黏的,让人很不舒服,如果出现这几种“汗情”,你就要注意了,是身体发出的无声警告。

不同的汗,代表不同身体问题

1、臭汗源于肝

如果出臭汗的话,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肝脾湿热的问题了。也就是说,臭汗,源于肝脾,尤其是和肝关系密切。

比如,一个人总是七情不畅,心态抑郁,日久肝气郁结。肝郁化火,产生内热,同时,脾胃之气也会失于健运,就会产生湿热困阻中焦。

这样一来,肝脾湿热内蕴,熏蒸肌表,就会出汗。由于这种汗是湿热之邪蕴蒸日久而成,所以味道臭秽。

·肝脾湿热偏于肝经湿热者:

这种臭汗容易循肝经所及之处而外渗,此类患者多有口苦、舌苔黄腻、小便色黄等问题。

·肝脾湿热偏于脾胃湿热者:

往往手脚心特别爱出汗,因为脾主四肢。

、虚汗源于肺

一般情况下,虚汗主要指肺气虚。肺气衰弱,就特别容易出汗,而且,容易犯诸如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常见的肺系疾病,这是因为肺卫不固,病邪就会袭表犯肺而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艾灸一些宣肺固表的穴位,比如:大椎、风门、肺俞、膏肓(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肾俞等,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虚汗症状,还能增强免疫。

3、冷汗源于肾

我们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常常会出冷汗,为什么呢?因为惊恐会令肾气下趋,肾阳内郁,就会手脚冰凉,汗出不温。

如果经常无缘无故地冒冷汗,首先也应考虑是不是肾阳虚所致。因为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肾阳虚弱,就会导致一身阳卫之气衰弱。而卫气有固摄津液的作用,阳卫之气衰弱,津液就会外泄,导致多汗。同时,由于肾阳不能温煦,所以汗是凉的。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温补肾阳,建议艾灸:命门、肾俞、神阙、关元、涌泉,或者直接灸督脉(督脉督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汗液颜色异常,肝肺胆有问题

真正的汗水是没有颜色的。某些身体有疾病的人,汗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当出现不同于一般颜色的汗水时,就要考虑会不会是身体生病了。

1、黄汗

汗液呈现黄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此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现暂时性的黄汗。

此时,建议及时就医,如是

·慢性肝炎、脂肪肝等几种常见肝胆疾病患者,日常可用陈皮进行调理;

·慢性病毒性肝炎,可用党参陈皮瘦肉汤、陈皮排骨、陈皮小米粥等;

·肝硬化,可用党参扁豆陈皮粥、玉米须陈皮饮等。

、白汗

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肺阳虚所致,常与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肺阳虚,在治疗上,应以温肺健脾、益气化涎为宜。在饮食上,可选用蛤蚧、核桃仁,白果、山药、鹅肉等源温肺散寒食品。

3、红汗

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也可能是药物所致,如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也可有红汗出现。

内分泌紊乱,日常作息饮食都要多注意,尤其是不能熬夜,同时可用四物汤进行调理;如是身体某部位出血务必及时就医止血。

4、绿汗

汗液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看看你流的是哪种汗?

正常的汗出,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范围:全身均匀有汗

汗量:微微有汗,发潮发润

时间:可持续,不是阵阵冒汗

色味:无色或淡黄,味略咸,无难忍异味

次数:一天出汗两三次,大汗不超五次

异常出汗提示健康问题:

1、一动不动也流汗——气虚自汗

白天出汗比别人多,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甚至坐着不动都会出汗。体质较虚、大病初愈或者肥胖的人多见,主要是气虚导致的。气虚的人易患感冒,常感觉神疲、乏力、气短、食欲差等,这时候需要吃点山药补一补脾肺肾。

、常常睡觉出大汗——阴虚盗汗

晚上睡觉时出汗,轻者入睡后稍有汗湿,重者每晚衣被尽湿,醒后汗停,叫作盗汗,主要是阴虚火旺导致,常伴有手脚心热、两颊潮红、口咽干燥、容易心烦失眠等,可以吃点酸枣仁助眠养阴。

熬夜伤肾的补救方法↓↓↓

3、半身汗、奇怪汗——警惕糖尿病

上半身有汗,下半身无汗,或在进食数秒后,忽然出汗,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要警惕糖尿病。

4、胸闷汗、出冷汗——提防心脏出事

心脏出现问题时,由于体循环淤血,会导致周围血液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压力增高,液体渗出,如果出汗特别是出冷汗的同时,还存在胸闷、胸前区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

5、全身汗、持续汗——当心甲状腺疾病

经常出现莫名的燥热,随后全身出汗且持续出汗,这样的情况,可能显示你的新陈代谢处于异常旺盛状态下,或许是甲状腺给你发出异常的「信号」。

如何改善多汗的问题?

1、改善自汗:多补气

自汗多为气虚不固,建议多食用山药、扁豆、栗子、核桃仁等补中益气的食物,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改善气虚症状。

在选穴上,推荐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

·气海穴:是大名鼎鼎的「补气穴」,前人有云:「气海一穴暖全身」,意在强调气海穴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之功。

·关元穴: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是统摄元气之所,能培元固本、补气益精。

·足三里:俗话说「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按足三里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是补益气血的要穴。

、改善盗汗:要滋阴

盗汗的主要原因是阴虚内热,阴阳不调。平时饮食可以多吃些有滋阴功效的食材,如枸杞、桂圆、阿胶、麦冬、山药、百合、银耳等。

出现阴虚盗汗的人,可以通过揉按,或艾灸阴郄穴、后溪穴、三阴交穴来改善症状。

·阴郄穴:是调理盗汗的特效穴,《百症赋》曰:「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而汗为心之液,阴郄配后溪,有清虚热、敛阴液之效。

·三阴交:为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揉按或艾灸三阴交穴相当于对这三条阴经都做了调节,能促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个人体质不同,出汗原因也不尽相同哟。

重要提醒: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uhu.com/dgywh/13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