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知识 > 吃鱼生请当心高度酒也杀不死的肝吸虫

吃鱼生请当心高度酒也杀不死的肝吸虫



  时下,河鲜、鱼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特别是两广(广东、广西)都喜欢吃鱼生鱼片,但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人们也要提防,这美味当中也很可能隐藏着健康杀手。

  鱼生,就是将新鲜打捞上来的淡水鱼直接切片生吃。而肝吸虫病则与吃鱼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轻度感染可无症状,重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症,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管阻塞等,甚至引起肝癌。

  由于淡水鱼易受到肝吸虫幼虫感染,生吃淡水鱼,肝吸虫幼虫就会进入人体,在肝胆管内寄生产卵并分泌有毒物质,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病人初期感染几乎没有症状,甚至十几年都不知道被感染,但到发现的时候,很可能已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对广大群众身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在一些肝吸虫病流行高发地区,居民感染率甚至可以高达60%,危害相当严重。

  对此,专家提醒说:包括寄生虫病、消化道疾病乃至多种肿瘤,不少疾病都属于“病从口入”型,美食千万种,劝君秉着健康至上的原则,坚持“有所吃有所不吃”。

  吃浅水鱼虾肝吸虫病发病率较高

  专家表示,长时间观察发现,经常吃浅水鱼生人群的肝吸虫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吃深水鱼生者。“肝吸虫病主要通过食用浅水鱼生进行传播,如鲩鱼、草鱼、青鱼、鲈鱼及淡水虾等,像三文鱼这类海鱼含有肝吸虫的几率则比较小。”专家介绍,肝吸虫一旦进入人体,便会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轻者暂时无症状,随着寄生在胆管中的肝吸虫繁殖增多,病人会表现为肝大、乏力。

  “肝吸虫除了损害肝脏和胆囊外,还会导致全身循环系统出现多种复杂的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胆管癌等。儿童时期感染了还会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出现侏儒症,某些长期反复或严重感染病例可能导致死亡。”专家说。

  “喝高度酒杀寄生虫”不靠谱

  有种说法一直在鱼生爱好者中流传,就是吃鱼生配白酒,既美味又杀虫。是否真的如此?

  “喝高度酒可以杀灭鱼肉里的寄生虫这个观点是不太靠谱的。”专家表示,一方面,70度的酒必须经过24小时才能杀死肝吸虫,而平时饮用酒的度数远低于这个浓度,而且酒精在胃中被食物与胃液稀释,根本不足以杀死藏在鱼肉里的肝吸虫囊蚴,更不能预防鱼生里的肝吸虫对人体肝脏的侵蚀;另一方面,酒精本身伤肝,同时也增加了肝吸虫病对肝脏的危害。

  “酒精能祛除鱼生本身所携带的腥味,使其口感更佳,只会让人吃得更多。因此,我不认同高度酒配鱼生的杀虫办法。”另外,专家指出,不少市民在家切鱼肉后没有充分把刀和砧板洗干净就直接切熟食,也没有分生食、熟食筷子,这样可能导致鱼肉所携带的寄生虫卵随着熟食进入人体,增加感染寄生虫病的几率。

  生鱼生虾也不要喂猫狗

  专家表示,市民也大可不必谈“虫”色变,目前该病属于可防可治型。专家归纳了以下几条预防措施:

  食物“不熟不吃”;选择食用深水、无污染的鱼虾;尽量挑比较卫生、正规的餐馆进餐。据调查,小餐馆的鱼生多来自浅水或直接将深水和浅水鱼虾混杂放置,这样就会使浅水鱼虾携带的肝吸虫囊蚴进入深水鱼虾,导致肝吸虫发病率相对更高;生食和熟食盛装器具一定要分开,切了生鱼后砧板、刀具要清洗干净;不要用生的鱼虾喂狗、猫;群防群治,及时查治病人、病畜,控制传染源等。

  肝吸虫病如拖延或发展为肝硬化

  专家提醒,经常吃鱼医院检查,如抽血查到肝吸虫抗体阳性,B超提示肝内胆管壁回声增粗等,则应留大便反复寻找肝吸虫卵,这是确诊肝吸虫病的“金标准”。“肝吸虫病的治疗很简单,只要每天服用吡喹酮25mg/公斤,一天三次,通常只需1~2天的时间,97%的感染者可痊愈。”

  专家强调,肝吸虫病贵在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发现得早的肝吸虫病患者通过简单的药物治疗基本能根治,但如果病情拖延,或发展成肝硬化、胆管癌,治疗起来难度要大很多。









































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北京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uhu.com/dgyzs/10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