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知识 > 你知道糖尿病肝损害吗
你知道糖尿病肝损害吗
:糖尿病除可引起肾脏、心脏、视网膜、神经等组织器官损害外,亦可导致各种类型的肝脏损伤。糖尿病患者出现肝脏损伤时,许多药物非常不利于糖尿病的良好控制,需慎用或禁用,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糖尿病导致的肝损伤,并积极加以防治。
一、哪些是常见的糖尿病相关性肝损伤?
1.糖尿病发生的非特异性肝酶学异常。
因为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可累及机体各脏器缺血缺氧,肝脏也不例外,缺血可引起肝细胞内二氧化碳蓄积、酸中毒、氧供减少、氧消耗增加,使肝脏转氨酶活性增加,胆红素代谢紊乱,重者可引起肝细胞坏死,尤其是当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发生肝脏损害。
2.糖尿病与脂肪肝的关系更为密切。
糖尿病患者有21%~78%伴有脂肪肝。在引起脂肪肝的所有病因中,糖尿病占第三位,仅次于肥胖与饮酒。常见临床表现有乏力、肝肿大,肝区不适和触痛,25%左右有脾肿大,但腹水罕见。肝功能酶学指标可正常或轻度异常,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和球蛋白一般正常,除非发生明显的脂肪性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
3.糖尿病患者易患病毒性肝炎。
患病率约为正常人的2~4倍。其原因可能是:①糖尿病患者常需注射胰岛素和监测血糖,这大大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机会;②糖尿病患者对病毒的易感性增强;有研究显示,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糖尿病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约为正常人的4倍,所以有人认为糖尿病是低发地区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4.其他。
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继发于胆管感染的肝脏损害等。
二、糖尿病合并肝损害时的临床特点
结合临床观察及文献报道可以发现:
(1)有关肝损伤的临床症状轻微、不典型,最常见症状为糖尿病及肝损害共同存在的症状,消瘦、乏力,有部分患者由多食易饥,并发肝损害后转为厌食,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
(2)体征少,一般无蜘蛛痣、肝掌、脾肿大、肝病容等,发生肝硬化时才有这些体征,而且肝质地较硬,可有或无触痛;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9%肝肿大,未控制者60%肝肿大,在酮症时为%;
(3)肝损害表现为胆红素、肝酶升高及白蛋白下降,但大多数均为轻度异常,仅少数明显异常;
(4)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肝功能较快恢复正常。
三、糖尿病合并肝酶异常或脂肪肝时应采取综合治疗
1.基础治疗:
①改变生活方式,如调节饮食、适当运动、禁酒、戒烟;在糖尿病饮食控制范围内积极进食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②控制原发基础疾病和伴随疾病;避免接触肝毒性物质,纠正肠道菌群紊乱;
③积极控制血糖对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尤为重要。由于多数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如果患者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的2倍或肝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应谨慎或避免使用对肝功能有影响的口服降糖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此时需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经保肝治疗使肝功能恢复后,再考虑使用这些口服降糖药物。
2.保肝药物辅助治疗:
旨在防治肝内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以阻止慢性肝病进展。一般选用1~2种保肝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或用至转氨酶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脂肪肝消退为止。原则上不用五味子类降酶药物,以防掩盖病情。初步临床试验显示,多烯磷脂酰胆碱(必需磷脂)、水飞蓟素、β-甜菜碱、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可使患者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并能减轻肝组织病变。
熊胆粉有效成分:
①胆汁酸类主要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熊去氧胆酸(UDCA)、鹅去氧胆酸(CDCA)、胆酸(CA)、脱氧胆酸(DCA)、牛磺胆酸(TCA)、牛磺去氧胆酸(TDCA);
②胆固醇类;
③胆色素类,主要为胆红素;
④氨基酸,是以肽键相结合的蛋白质形式存在于熊胆汁中;
⑤多种微量元素,如钠、钾、镁、钙、铬、锌、铁、铜、钴、硼、铅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其中钙、磷、镁含量最高,平均高达.7ug/g。
熊去氧胆酸的临床作用:
长期服用本药可增加胆汁酸分泌,并使胆汁成分改变,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脂,有利于胆结石中的胆固醇逐渐溶解,用于不宜手术治疗的胆固醇结石,但不能溶解胆色素结石、混合结石及不透X线的结石,大部分胆结石属胆固醇类结石。对胆囊炎。胆道炎及消化不良亦有一定疗效。
熊去氧胆酸药理作用:
本药可促进内源性胆汁酸的分泌,减少重吸收;拮抗疏水性胆汁酸的细胞毒作用,保护肝细胞膜;溶解胆固醇性结石;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不应与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宁)、氢氧化铝和/或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药同时服用,因为这些药可以在肠中和熊去氧胆酸结合,从而阻碍吸收,影响疗效。如果必须服用上述药品,应在服用该药前两小时或在服药后两小时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以增加环孢素在肠道的吸收,服用环孢素的患者应做环孢素血清浓度的监测,必要时要调整服用环孢素的剂量。个别病例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会降低环丙沙星的吸收。
熊去氧胆酸适应症:
胆固醇性胆结石。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该品用于胆固醇型胆结石,形成及胆汁缺乏性脂肪泻,也可用于预防药物性结石形成及治疗脂肪痢(回肠切除术后)。
用法与用量
成人
1.利胆:每次50mg,每日mg。
2.溶解胆结石:每日-mg(8-10mg/kg),分早晚2次服。当胆石清除后,每晚口服50mg,以防止复发。
3.肝肿大、慢性肝炎:每日8-13mg/kg,疗程为6-24个月。
4.胆汁反流性胃炎:每日0mg,分2次服。
[国外用法用量参考]
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美国FDA推荐,本药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其有效剂量为每日13-15mg/kg,分4次服用,持续9个月至2年可使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有研究表明,本药与泼尼松龙10mg联用能改善Ⅰ-Ⅲ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组织学指标。
2.溶石(可透过X射线、非钙化且直径小于20mm的结石):推荐剂量为每日8-10mg/kg,分2-3次服用,可在进餐时给予,也可夜间1次给药。成功溶石后,推荐的维持剂量为mg,睡前服用,持续6个月至1年。
3.预防胆结石:用于伴有体重迅速下降的肥胖患者,推荐每次mg,每日2次。尚无明确的推荐疗程,但临床试验疗程为6个月。
3.中医药辨证治疗:
糖尿病合并肝酶异常或脂肪肝涉及中医“消渴病”、“胁痛”、“积聚”、“黄疸”、“痞满”、“呃逆”等范畴,病因多为饮食不节、久坐少动、情志不畅、过度肥胖等。由于精神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致血瘀阻滞肝络;过食膏粱厚味,或肝气侮脾,或久坐气消,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聚湿生痰,郁久化热;瘀血、湿热、痰湿搏结于肝络致病。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