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知识 > 临床病例分析
临床病例分析
例1.
刘某,男,77岁,退休干部。年7月8日初诊。
主诉:大便溏烂反复9年余,症状加重一周。
病史:9年前因吃隔夜置于冰箱中之冷盘食物后,出现大便溏烂,日解3~6次,无粘液血便,医院诊为“肠炎”而服“氟哌酸”“藿香正气水”等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未能根治,稍因饮食油腻而常反复出现上症。一周前因进食油条半截后又出现解稀烂便,日解3次,为了要求中医药治疗而来就诊。现症见: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腹胀,乏力气短,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中风—阴虚风动
分析:患者患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素常有眩晕头痛、耳鸣等肝肾阴虚表现,故见眩晕头痛,耳鸣面赤,腰腿酸软等下虚上实之症。风阳夹痰入络,经脉痹阻,出现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謇涩,半身不遂。舌体歪斜颤动,舌质红,脉弦细数,是阴虚阳亢风动之征,舌苔黄腻,为痰热内蕴之候。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龙骨20g牡蛎20g代赭石15g天麻10g钩藤15g菊花10g白芍10g玄参10g龟板15g牛膝15g川楝子10g茵陈10g麦芽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例2.
李某,女,40岁,干部。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右胁肋胀痛一周。
病史:一周前因家庭因素,患者出现情志不畅,继而出现右胁肋部胀闷疼痛,疼痛时轻时重,并随情绪波动而变化,曾自服“陈香露白露”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而来我院就诊。
现症见:右胁肋胀痛,走窜不定,并牵及肩背部,嗳气,善太息,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肝胆B超检查,报告为“胆管炎”
诊断:胁痛(肝气郁结)
分析:根据患者右胁肋部胀痛,肝胆B超检查诊为“胆管炎”故诊断为胁痛。由于因家庭因素,患者出现情志不畅,继而出现右胁肋部胀痛,走窜不定,并牵及肩背部,嗳气,善太息,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等证候表现,此乃属肝气郁结之证。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足少阳胆经“至肩上”,“循胁里”。情志失畅,肝失疏泄,气机郁滞,阻于胁络,不通则痛。故出现右胁肋部疼痛。气滞则胀痛走窜,或循经引及胸脘肩背。肝气郁结与情志变化密切相关,故疼痛发作及轻重随情志而变化。肝气犯胃乘脾,胃失和降则嗳气,善太息,纳呆。气机郁滞则脘腹胀满。脉弦主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枳壳10g香附10g陈皮6g川芎10g白芍15g甘草6g郁金10g元胡10g日一剂,水煎服
出自《百度文库专业资料医药卫生》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