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知识 > 指南共识胆道损伤指南之二十四条建议
指南共识胆道损伤指南之二十四条建议
??
胆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是当前腹部外科中的难题之一。损伤的诊断时机和诊断方法、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临床医师的经验等均可影响患者的预后。为此,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结合当前最佳证据和专家经验给予推荐意见,形成“胆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版)”。现小编将该指南中的二十四条推荐意见分享给大家。
1.临床医师应意识到任何涉及右上腹的手术和操作均有导致胆管损伤的可能,应采取措施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强,C级)
2.外科医师应在手术结束前仔细检查手术野有无胆汁渗漏。对于怀疑胆管损伤或损伤部位不明确时,应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等检查确认胆道结构的完整性。(强,C级)
3.胆囊切除术后24-48h内出现腹痛腹胀,畏寒发热,皮肤、巩膜黄染或胆汁渗漏等异常表现者均应警惕胆管损伤的可能。(强,C级)
4.针对胆管损伤实施任何确定性手术修复前,应通过胆道成像技术全面检查胆道结构的完整性。外科医师应避免在没有进行胆道成像检查的前提下,试图通过盲目的手术探查获取诊断。(强,B级)
5.磁共振胆道造影(MRC)检查可作为首选的胆道解剖影像学检查技术,对于MRC检查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时间、医院的技术条件等联合多种诊断技术进行诊断。(弱,B级)
6.胆管损伤应常规联合CT和(或)MRI检查评估腹腔、腹膜后、肝脏和血管有无病变。(强,C级)
7.胆管损伤应依据损伤的部位、范围和损伤程度等做出合理的分型,Strasberg-Bismuth分型是目前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推荐的分型系统。(弱,B级)
8.胆管损伤确定性治疗方式的选择依赖于损伤的类型;轻微胆管损伤造成的胆汁漏首选内镜和(或)介入治疗(强,C级);严重胆管损伤以及损伤性胆管狭窄,外科手术仍是疗效最为确切的确定性治疗手段(弱,B级)。
9.胆管损伤与损伤性胆管狭窄的内镜治疗慎用金属支架。(强,B级)
10.胆管损伤与损伤性胆管狭窄内镜支架治疗1年无效的患者应及时中转手术修复。(弱,C级)
11.胆管损伤的确定性治疗应由具有胆道修复经验的专科医师实施。(强,B级)
12.对于非专科医师而言,术中发现的胆管损伤,单纯的放置引流并转诊是最佳的处理方式。术后怀疑胆管损伤的患者则医院,在此期间实施任何意向性的修复手术都是错误的。(强,B级)
13.术中发现的胆管损伤应由有经验的胆道专科医师实施一期修复。(强,B级)
14.术后1-2周内发现的胆管损伤,如损伤局部无明显炎症可选择一期修复。(弱,B级)
15.胆管损伤合并腹腔感染、胆汁性腹膜炎、血管损伤等复杂的局面时应延期实施确定性修复。(强,B级)
16.延迟修复的手术时机可选择在局部炎症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4-6周。(弱,C级)
17.胆管损伤的重建术式首选胆管对端吻合术。(弱,B级)
18.对于合并明显组织缺损,难以对端吻合的胆管损伤,应选择Roux-en-Y胆管空肠吻合术重建胆肠连续性。(弱,B级)
19.胆管损伤的修复重建应避免使用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弱,B级)
20.对于难以修复重建的二级或二级以上肝管损伤、或胆管损伤合并局限性肝脏病变难以通过其他技术手段进行治疗的患者,如未受累区域的肝脏功能代偿充分,可通过规则性肝切除术去除病变的胆管和肝脏组织。(强,C级)
21.胆管损伤继发终末期胆病的患者,应联合胆道外科专家、肝移植专家等共同评估再次胆道重建手术的可能性。对于估计无法通过常规技术进行治疗的胆管损伤患者应尽早纳入肝移植等候名单,以降低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病死率和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弱,C级)
22.用于修复重建的胆管应选择无瘢痕、无炎症、血供良好的健康胆管。(强,C级)。
23.胆管损伤确定性修复术后可常规放置经吻合口的胆道引流管,或依据吻合口的条件选择性放置胆道引流管,但常规进行胆道引流的时间应<3个月。(弱,B级)
24.胆管损伤确定性治疗后应至少随访3-5年,随访指标应包括常规的肝功能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患者有无胆管炎发作的临床症状。(弱,C级)
附:
本文为医道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参考文献1.胆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12:81-95.
兰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