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症状 > 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

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由于饥饿、胃酸降低或驱虫不当等因素,蛔虫可钻入胆道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胆道蛔虫病(biliaryascariasis)。随着饮食习惯和卫生设施的改善,肠道蛔虫病的减少,使本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病因和病理

肠道蛔虫有钻孔习性,喜碱性环境。当胃肠功能紊乱、饥饿、发热、妊娠、驱虫不当等导致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蛔虫可窜至十二指肠。如遇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蛔虫可钻入胆道,机械刺激可引起括约肌痉挛,导致胆绞痛和诱发急性胰腺炎。蛔虫将肠道的细菌带入胆道,造成胆道感染,严重者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如经胆囊管钻至胆囊.可引起胆囊穿孔。进入胆道的蛔虫可为一条至数十条不等,括约肌长时间痉挛致蛔虫死亡.其尸骸日后可成为结石的核心。

临床表现

特点是剧烈的腹痛与较轻的腹部体征不相称,所谓"症征不符”。常突发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阵发性加剧。痛时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大汗淋漓,可伴有恶心、呕吐或吐出蛔虫。常放射至右肩胛或背部。腹痛可骤然缓解,间歇期可全无症状。疼痛可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一。如合并胆道感染,症状同急性胆管炎,如有黄疸出现一般均较轻。严重者表现同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体检仅有右上腹或剑突下轻度深压痛。如合并胆管炎、胰腺炎、肝脓肿则有相应的体征。首选超声检查,多能确诊,可显示胆道内有平行强光带及蛔虫影。上消化道钡餐或碘油造影常可见十二指肠乳头有蛔虫影,ERCP检查在该处常可见蛔虫,并可在镜下钳夹取出。

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和检查,诊断一般不困难。但须与胆石症相鉴别。

治疗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仅在出现并发症才考虑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①解痉止痛:口服33%硫酸镁及解痉药可缓解Oddi括约肌痉挛。剧痛时可注射抗胆碱类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2)等,必要时可加用哌替啶。

②利胆驱虫:酸性环境不利于蛔虫活动,发作时可用食醋、乌梅汤使虫静止,通过减轻刺激达到止痛;经胃管注入氧气也有驱虫和镇痛作用。当症状缓解后再行驱虫治疗,常用驱虫净、哌嗪(驱蛔灵)或左旋咪唑。驱虫后继续服用利胆药物可能有利于虫体残骸排出。

③抗感染:可选用对肠道细菌及厌氧菌敏感的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④十二指肠镜取虫:ERCP检查时如发现虫体在十二指肠乳头外,可钳夹取出,但对于儿童尤其需要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如需作括约肌切开宜慎重。

手术治疗

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未能缓解、或者合并胆管结石、或有急性重症胆管炎、肝脓肿.重症胰腺炎等合并症者,可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形管引流术。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以去除蛔虫残骸。术后仍需要服药驱除肠道蛔虫,防止胆道蛔虫复发。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妇产科学急诊常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uhu.com/dgyzz/11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