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症状 > 胃肠道疾病症状学鉴别,你知多少

胃肠道疾病症状学鉴别,你知多少



本文内容已获得出版社授权使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导读

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是腹痛、胃灼热、恶心和呕吐、排便习惯改变、消化道出血、黄疸(表1)。其他包括吞咽困难、厌食、体重下降、乏力和肠外表现。

腹痛

腹痛是由于胃肠道疾病和非肠道疾病诸如泌尿生殖道、腹壁、胸部或脊柱等病变引起。内脏痛一般定位模糊,而腹壁痛定位明确。通常引起疼痛的炎性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阑尾炎、憩室炎、炎性肠病和感染性肠炎等。其他引起疼痛的腹腔内疾病包括胆石症和胰腺炎。

非炎性内脏病变包括肠系膜缺血和肿瘤。最常见的腹痛病因是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灼热感

胃灼热感、胸骨后烧灼感,至少间断出现在40%的人群中。传统上,胃灼热感是胃食管酸反流所导致。但是,一些病例表现为食管酸暴露正常,但可能有其他非酸性物质反流,或食管黏膜神经过度敏感。

恶心和呕吐

恶心和呕吐可由胃肠道疾病、药物、毒素、急性和慢性感染、内分泌异常、前庭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产生。最具特征性的消化道病因是上消化道梗阻,然而蠕动障碍包括胃轻瘫,假性肠梗阻也会引起明显的症状。恶心和呕吐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和上消化道功能性疾病患者(包括慢性特发性恶心和功能性呕吐)。

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改变是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常见主诉。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排硬便或排便不尽感。便秘的原因包括梗阻、结肠动力障碍、药物和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腹泻是排便次数增加、排稀便或水样便、便急或排便不尽感。

腹泻的鉴别诊断包括感染性、炎性病因、吸收不良和药物因素。肠易激综合征可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粪便黏液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但脓液是炎性肠病的特征性表现。脂肪泻与吸收不良相关。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的任一部位都可出血。通常,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粪或呕血,下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鲜血便或酱紫色大便。然而,上消化道快速大量出血也能引起血便,较慢的升结肠出血也可表现为黑粪。

慢性消化道出血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是溃疡病、胃十二指肠炎和食管炎。其他病因包括门静脉高压症、恶性肿瘤、贲门黏膜撕裂症、血管性病变。最常见的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包括痔、肛裂、憩室、缺血性结肠炎和动静脉畸形。其他原因包括肿瘤、炎性肠病、感染性结肠炎、药物相关结肠炎以及其他血管性病变。

黄疸

黄疸是由肝前性、肝内或肝后性疾病所引起。肝后性病因包括胆道疾病如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狭窄、肿瘤,以及胰腺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狭窄和恶性肿瘤。

其他症状

胃肠道疾病还有其他症状。吞咽困难、吞咽痛和不明原因胸痛提示食管疾病。癔球症是咽食管疾病,也见于消化道功能性疾病。

体重下降、厌食和乏力是肿瘤、炎症、动力性、胰腺、小肠黏膜和精神疾病的非特异性症状。炎性疾病可出现发热,但恶性肿瘤也会有发热反应。胃肠道疾病会伴发肠外表现。炎性肠病与肝胆功能失调、皮肤和眼部病变、关节炎等相关。

腹腔疾病可以出现疱疹性皮炎。黄疸可出现瘙痒。反之,系统性疾病也可以累及胃肠道。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引起胃肠道缺血、持续性腹痛或出血。急性应激和严重烧伤可以导致胃溃疡形成。

表1常见消化道症状的常见病因

本文关于胃肠道疾病症状相关内容节选自《哈里森胃肠及肝病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欢迎购买原版图书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uhu.com/dgyzz/12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