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症状 > 世界肝炎日学爱肝护肝知识,为肝脏

世界肝炎日学爱肝护肝知识,为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担负着解毒、代谢、分泌胆汁、参与免疫防御等重要使命。多年来,中国人肝脏的“负担”一直很重。肝病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代谢异常、酒精、药物、自身免疫等。

今天是第十个“世界肝炎日”,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让我们来学几招为肝脏“减负”的小知识吧!

1.乙肝患者,须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的慢性乙肝患者,若已排除其他病毒或病原体感染、药物或毒物使用史、饮酒、代谢紊乱等其他因素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应接受积极的抗病毒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提示,80%以上的ALT(谷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患者,肝脏穿刺活检证实有显著炎症、纤维化改变,必须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以免发展为肝硬化。此外,应用抗病毒药物1年后,HBVDNA仍2×国际单位/毫升者,应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若存在以下情况,应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①有肝外表现(如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或已有乙肝肝硬化者;②30岁以上,直系亲属中有患乙肝肝硬化或肝癌者;没有上述家族史,但肝穿刺检查证实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者。30岁以下,肝纤维化相关检查结果正常且肝脏形态正常者,应密切监测(每3~6个月复查一次),必要时须根据肝穿刺检查结果决定治疗方案。

乙肝病毒相关的肝衰竭、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肝癌、肝移植后患者,合并丙肝病毒(HCV)感染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者,只要HBsAg阳性,无论HBVDNA是否阳性,也无论ALT是否正常,均须进行抗病毒治疗。

2.只要HCVRNA阳性,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随着抗丙肝病毒(HCV)特效药物的问世及价格的不断下降,“抗病毒”已是丙肝的基本治疗措施。治疗目标是清除患者体内的病毒,减轻丙肝病毒引起的相关肝损伤,阻止病情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病毒的传播。

3.甲肝、戊肝是“吃”出来的,要把好“入口”关

甲肝和戊肝均经消化道传播,只要把住“入口”关,这两种病毒性肝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首先,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肉类、贝壳类海产品应煮熟烧透,不吃生鱼、虾,不吃半生不熟的羊肉串等烧烤食品,不在不卫生的摊点吃饭。其次,平时应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茶具和生活用品要经常消毒。第三,聚餐时提倡用公筷、公勺,最好实行分餐制。

目前,甲肝和戊肝均有疫苗可用,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或戊肝疫苗。

4.预防寄生虫所致肝病,重在注意饮食卫生

大部分寄生虫通过食物传播。比如:吃生鱼片、生鱼粥容易感染华支睾吸虫,生食淡水蟹或蝲蛄容易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生食水菱、荸荠等容易感染布氏姜虫,等等。不良的卫生、饮食习惯是感染寄生虫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有益于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生熟砧板分开等。

5.防治脂肪肝,减肥最重要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节制饮食、避免久坐、增加体育锻炼等,应用相关药物治疗并存的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心脑血管疾病和脂肪性肝炎。其目的是减少体内脂肪,特别是肝脏脂肪含量,并保证骨骼肌含量,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治代谢紊乱和脂肪性肝。

体质指数正常但存在代谢紊乱的“瘦人”脂肪肝患者,同样需要节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减重对非肥胖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比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更好,且更持久。

6.治疗酒精肝,必须戒酒

戒酒可改善绝大部分酒精性肝病患者的预后,延缓肝硬化进程。戒酒困难者可接受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酒精依赖者戒酒过程中应注意防治戒断综合征。

7.发生“药物肝”,首先须停药、减药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常规治疗剂量的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同程度肝脏损伤。它既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也是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如果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为非必须用药或有其他替代药物,应及时停用。若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对治疗现有疾病非常必要,且没有替代用药,可考虑减量。

8.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要警惕“自免肝”

自身免疫性肝病(简称“自免肝”)是一组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肝脏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以前两种较为常见。

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和(或)肝硬化患者,伴球蛋白升高,在排除常见的病毒性肝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药物性肝病等因素后,要警惕“自免肝”可能。

更多详细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uhu.com/dgyzz/12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