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症状 > 焉支云兽医丨夏秋季节注意防治羊肝片吸虫病
焉支云兽医丨夏秋季节注意防治羊肝片吸虫病
肝片吸虫病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病症的寄生虫病,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可引起幼畜和绵羊的大批死亡。常流行于河流、山川小溪和低洼、潮湿沼泽地带,特别是在多雨季节,北方8月-9月感染最严重。
一、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羊吃了附着有囊蚴(虫卵→毛蚴→钻入椎实螺体内→胞蚴→雷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羊均能感染,羔羊和绵羊的病死率高。常呈地方性流行,在低洼和沼泽地带放牧的羊群发病较严重。
二、临床症状
急性型:多因短期感染大量囊蚴所致。病羊初期发热,不食,精神不振,衰老易疲劳,排黏急性型:多因短期感染大量囊蚴所致。
慢性型:主要表现消瘦,贫血,黏膜苍白或黄染,食欲不振,异嗜,被毛粗乱无光,步行缓慢。在眼睑、颌下、胸腹下出现水肿,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
三、剖检变化
急性死亡病例,可见肝脏肿大,包膜有纤维素沉积,常见有2毫米--5毫米长的暗红色虫道,内有凝固的血液和少量幼虫;腹腔有血红色液体。慢性病例,肝实质萎缩、褪色、变硬、边缘钝圆,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胆管肥厚,扩张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表面;胆管内膜粗糙,有磷酸盐沉积,刀切时有沙沙声;胆管内充满虫体和污浊棕褐色的黏性液体;胸腹腔及心包内积液。
(肝片吸虫)
四、实验室检验
收集患畜粪便,用水洗沉淀方法检查,镜检肝片吸虫卵呈金黄色,吸虫卵前后盘为灰白色。
五、防治措施
(1)药物驱虫。肝片吸虫病的传播主要是源于病羊和带虫者,因此驱虫不仅是治疗病羊,也是积极的预防措施。关键在于驱虫的时间与次数。急性病例一般在9月下旬幼虫期驱虫,慢性病例一般在10月成虫期驱虫。所有羊只每年在2~3月份和10~11月份应有两次定期驱虫,10~11月份驱虫是保护羊只过冬,并预防羊冬季发病,2~3月份驱虫是减少羊在夏秋放牧时散播病源。主要驱虫药物碘醚柳胺、肝蛭净(三氯苯唑)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等灌服。
(2)粪便处理。圈舍内的粪便,每天清除后进行堆肥,利用粪便发酵产热而杀死虫卵。对驱虫后排出的粪便,要严格管理,不能乱丢,集中起来堆积发酵处理,防止污染羊舍和草场及再感染发病。
(3)牧场预防。①选择高燥地区放牧,不到沼泽、低洼潮湿地带放牧。②轮牧。轮牧是防止肝片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方法。把草场用网围栏、河流、小溪、灌木、沟壕等标把分成几个小区,每个小区放牧30~40天,按一定的顺序一区一区地放牧,周而复始地轮回放牧,以减少肝片吸虫病的感染机会③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在冬季和初春,气候寒冷,牧草干枯,大多数羊消瘦、体弱,抵抗力低,是肝片吸虫病患羊死亡数量最多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应由放牧转为舍饲,加强饲养管理,来增强抵抗力,降低死亡率。
(4)饮水卫生。在发病地区,尽量饮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等清洁的水,不要到低湿、沼泽地带去饮水。
(5)消灭中间宿主。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是预防肝片吸虫病的重要措施。在放牧地区,通过兴修水利、填平改造低洼沼泽地,来改变椎实螺的生活条件,达到灭螺的目的。据资料报道,在放牧地区,大群养鸭,既能消灭椎实螺,又能促进养鸭业的发展,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6)患病脏器的处理。不能将有虫体的肝脏乱弃或在河水中清洗,或把洗肝的水到处乱泼,而使病原人为地扩散,对有严重病变的肝脏立即作深埋或焚烧等销毁处理。
湖南白癜风医院湖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