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症状 > 茵陈蒿汤中茵陈大黄的核心作用二
茵陈蒿汤中茵陈大黄的核心作用二
摘要:茵陈退黄胶囊组方源自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为治疗湿热黄疸的要方。茵陈蒿汤中茵陈、大黄配伍的核心作用,既能清热除湿,利胆退黄,又可泻热逐瘀,气血同治,通利二便,给湿邪瘀热出路,从前、后二窍分消。茵陈、大黄作为临床治疗肝胆湿热蕴结阳黄为主证的方剂中常配伍的药组,具有很好的退黄作用,其核心作用通过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气血同治,给邪出路,利胆排石等方面实现的。
3 从实验研究佐证其核心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1]表明,茵陈能引起胆汁流量变化,改善胆汁郁结,增强胆汁固有物体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对于治疗胆道结石和胆汁引流不畅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作用机理目前认为在于改善肝细胞功能,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同时扩张胆管而加快胆酸、磷脂、胆固醇的分泌排泄,从而使依赖胆酸部分的胆汁分泌量增加[2]。到目前为止,茵陈蒿的利胆成分已经分离和鉴定的有10余种,报道[3]较多的是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羟基苯乙酮和绿原酸;8-蒎烯、茵陈酮、叶酸等也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大黄能促进胆汁、胆汁酸和胆红素分泌,使奥狄括约肌扩张、胆囊收缩,增强十二指肠和胆管舒张,达到利胆效果,还能疏通胆道和微细胆小管内瘀积的胆汁,通过泻下作用,阻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而起利胆、退黄作用,为治疗湿热黄疸之要药。具有此作用的为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鞣质等成分[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茵陈蒿汤合煎液、大黄水煎液、大黄与栀子水煎液、大黄与茵陈水煎液等不同药物配伍情况下大黄酸溶出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合煎栀子后,结合型大黄酸溶出率略有提高,但统计学上无统计学意义;合煎茵陈后,结合型大黄酸含量有较大提高(P0.01)[5]。为比较茵陈蒿汤合煎与分煎的成分,利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分析茵陈蒿汤与茵陈蒿、栀子、大黄的指纹图谱,考察中药复方中其化学成分的来源,并进行方法学论证。结果显示,茵陈蒿汤出峰共47个,其中19个峰来源于茵陈蒿,31个峰来源于大黄,6个峰来源于栀子。提示:茵陈蒿汤95%醇提物所含化学成分可能是茵陈蒿、大黄、栀子3味药材所合成分的加合[6]。可见,2药配伍的重要性。二者配伍明显地引起胆囊收缩,以利于利胆排石退黄。同时还可使血清胆汁酸、胆脂质含量下降,减少胆石症的发作。
4 从临床运用说明其核心作用
治疗属于肝胆湿热型范畴的疾病古今历代医家皆以茵陈、大黄为核心药组加味化裁使用。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内伤杂病者,如《千金翼方》中的茵陈散,《外台秘要》中的茵陈汤,《太平圣惠方》中的茵陈散,《世医得效方》中的茵陈散,《医学纲目》中的茵陈汤,《圣济总录》中的山茵陈丸,《医心方》中的大茵陈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中的胆道排石汤,《新急腹症学》中的胆道排石汤Ⅱ号,还有临床常用的成药,如茵栀黄注射液,急肝退黄胶囊,利胆排石冲剂,乌军治胆片,复方胆通片等均体现了茵陈、大黄这一核心药组配伍的重要性。现代临床上亦有众多医家[9-10]以此药组为基础加减化裁运用于临床各科治疗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婴儿肝炎综合征、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肝癌术后黄疸、肝硬化黄疸)、脂肪肝、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重症胆管炎、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药物中毒性肝损害、ABO血型不合病、急性重症胰腺炎、2型糖尿病、癌性发热、阴道炎、湿疹、痤疮等。[7-11]综上所述,茵陈、大黄作为临床治疗肝胆湿热蕴结阳黄为主证的方剂中常配伍的药组,具有很好的退黄作用,其核心作用就是通过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气血同治,给邪出路,利胆排石等方面实现的。
——全文完——
白癜风的科学治疗早期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