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病因 > 来自年中国器官移植大会的一线报道
来自年中国器官移植大会的一线报道
新疆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踵事增华
---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序》
在多次器官移植年会的参会经历中,“小意思”发现,几乎所有的大会组委会都会遇到一个“难题”,即如何让与会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聆听到尽可能多的学术报告?
因为年会一般只有2天左右的时间,但学术报告却多达上百场,实在一个是很难调和的矛盾(与会者又不是大师兄,去哪里找那么多分身呢?);
而最常见的解决办法就是向每一位与会者发放一本论文汇编或U盘(即论文汇编的电子版)供会后参考(但阅读论文的感觉怎么能跟现场聆听专家讲演的感觉相比呢?其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可以重复阅读吧?)
写到这里,“小意思”突然有个小建议:今后组委会能否将不同会场的专家讲演都先进行录像,再进行汇总,并在年会结束后上传到某个专门的网站,以供与会者“重温”呢?(不过,这样做的话,会不会导致大家都不去现场了呢?真是头疼!)
好吧,以上令人头疼的想法还有待今后的组委会考虑和解决吧,今天还是让“小意思”先和大家重温一下年器官移植年会的“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管理”专题报告。
作为一名移植内科医生,“小意思”自然不能放过“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管理”这个专题了,于是乎,在年会第二天的上午不到8点,“小意思”就毅然决然的弃“春城”的美景和舒服的被窝而不顾,已端坐于云南海埂会堂的“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管理”分会场了(大家是不是头一次见到如此“厚颜”的人啊,其实,连“小意思”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呢,哈哈)。
首先是来自比医院的JanLerut教授(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面熟呢?没错,他就是之前在“肝癌肝移植”专场介绍过的国际著名的器官移植专家、前国际肝移植协会主席,真的是“能者多劳”哈,敬请参阅“来自年中国器官移植大会的一线报道(二)”),这次,JanLerut教授所做专题报告的题目是“再次肝移植”,报告中,JanLerut教授介绍了再次肝移植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并发症、预后以及费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其中,“小意思”印象较深的是JanLerut教授介绍导致再次肝移植的迟发性病因,尤其是术前原发疾病复发方面,包括丙肝(HCV)、乙肝(HBV)、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中,HCV病人肝移植术后复发率90%,5年存活率为67~72%(但随着以索非布韦为代表的新型抗HCV药物的上市,“小意思”相信,HCV受者肝移植术后的复发率及其远期存活率将较前明显改善);
此外,尽管自身免疫性疾病(AIH、PBC或PSC)病人的预后较好,但其复发率却明显高于HBV:
HBV的复发率5%,5年存活率为74~83%;
而AIH的复发率为16~43%,5年存活率为71~82%,
PBC的复发率为11~23%,5年存活率为83~89%,
PSC的复发率为9~47%,5年存活率为83~89%),
这说明,预防肝移植术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复发仍是目前肝移植领域的一个难题。
之后,医院肝胆外科、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及数字化肝胆外科重点实验室的卢实春教授给大家带来了题为“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进展”的专题报告。
卢实春教授结合自身近十年来的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的经验,提出了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对等待肝移植的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手术时机进行分级:
MELD12分,进入肝移植术前等待名单;
MELD18-25分,应择期接受肝脏移植手术;
MELD26-32分,应尽快接受肝脏移植手术;
MELD32分,应接受急症肝脏移植手术,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将增高;
MELD40分,应接受急症肝脏移植手术,但术后死亡率将增高;
“小意思”认为,这种分级方式对临床肝移植医生对术前受者的选择和处理方面,将能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并具有很强的临床操作性!
此外,更令“小意思”佩服的是,卢实春教授是“小意思”在此次年会上听到的唯一一位全程英文讲演的中国籍教授,作为一名年近60岁的国内知名移植大咖,不愧是曾经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及美国匹兹堡大学进修学习过的“精英中的精英”,非常了不起,非常值得我们年轻一辈的医生努力学习,会场上的热烈掌声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相信卢实春教授当时收到了不少与会者的膝盖!)
作为“小意思”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