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饮食 > 胆囊炎怎么办肝胆相照保住胆
胆囊炎怎么办肝胆相照保住胆
小编导读
生活作息长期不规律,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又常年存在,现如今,胆囊炎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枚小小的胆囊,实在经不起太多的折腾呀!有的人一听到胆囊炎,瞬间就慌乱了,不知如何是好,先别慌,且看一一道来!
张仲景《伤寒论》之经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经文中描述的症状和胆囊炎症状颇为相似。
慢性胆囊炎病初乃邪客少阳,肝脾不和,胃气虚弱。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且能调和脾胃。正如《伤寒论》经云:“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金匮要略》经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1.肝胆气郁症见:右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窜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痛引肩背或腰背,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纳差,厌油腻饮食。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此型多见于急性单纯性(无细菌感染)胆囊炎,或某些胆囊炎的早期,或胆总管、胆囊部位无明显梗阻的结石病,或明显胆囊炎的小发作]。湿浊内生或结石盘踞其内而阻碍肝胆气机疏泄。
治则:疏肝解郁,利胆和胃。
2.肝胆湿热症见:发病急剧,右上腹部胀痛或绞痛持续性加剧,硬满拒按,全身壮热,身热不扬或往来寒热,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肌肤发黄,小便黄浊;舌质红,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右上腹部拒按,常触诊有块。本型多由有肝胆气郁型发展而来,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及胆石症并发胆道感染者多见。湿热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故而发黄。湿邪阻遏脾胃阳气,湿浊不化,气机不利,脘腹胀满,气郁血瘀,郁而化热致肝胆湿热。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通里攻下。
3.瘀血停滞症见:有上腹部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面色晦暗,或见胁下积块,舌质紫暗,脉弦涩。本型常见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日久不愈的患者。
治则:活血化瘀,利胆通腑。
4.肝郁脾虚症见:右胁胀闷不适,乏力气短,颜面萎黄,食欲不振,厌油腻,大便稀溏,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本型多见于慢性胆囊炎。
治则:疏肝健脾,消食化积。
5.肝肾阴虚症见:右胁部隐隐作痛,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本型多见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反复发作,病程长久不愈者。
治则:养阴柔肝,清热利胆。
按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急性发作,需要暂时禁食,给予补液。待症状缓解后,可采用高糖、低脂肪、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豆浆、杏仁茶等,再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忌食刺激性食品和油腻生冷饮食。慢性胆囊炎患者,饮食应有充足的热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应是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虾、瘦肉、鸡肉、豆腐及豆制品。肥胖病人应限制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减轻体重并避免引起腹胀。同时给予抗炎、利胆、解痉止痛治疗。
肖诏玮医生简介: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医院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导师,福建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导师。肖诏玮教授年师从福州陈氏儿科(享誉福州年)六世祖陈桐雨先生,迄今50多年,尽得陈氏儿科心法,且融会新知,形成术专温病、兼重扶脾调肝的学术特色,其学验俱丰。
(肖老(肖诏玮医生)已经70多岁,但仍然坚持每天上午看门诊)
肖老经过40多年对金线莲的临床应用实践,用六个字概括了金线莲的神奇:平肝健脾补益。肖老说,平肝的药很多,健脾的药也很多,但同时能够做到平肝健脾的药,除了金线莲,的确非常少甚至是没有。儒兰金线莲质高而稀缺
是上天馈赠的百草之王。
慎守心念、自利利他、和谐发展,认真务实做好每一件事了解更多健康资讯白癜风医院西安哪家好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