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管炎 > 胆管炎治疗 > 腹腔镜胆道镜双镜合璧,微创取石
腹腔镜胆道镜双镜合璧,微创取石
如果说胆囊是储存胆汁的仓库胆管是输送胆汁的公路那么胆总管结石就相当于公路上的障碍物会引起交通堵塞导致胆汁排出不通畅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市民刘女士是一位饱受胆总管结石折磨的患者,近一年来,她的右上腹反复疼痛,遂到我院外五科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胆总管下段小结石、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刘女士先前听闻传统胆总管手术术后需长时间留置T管,会影响正常生活,对此很是担心。何应芹主任带领团队积极展开术前讨论,本着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快速康复的原则制定手术方案,决定为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我院麻醉手术科医师的通力配合下,外五科成功为刘女士实施手术。该术式属于微创手术,患者术口创伤小,无需留置T管,很快就康复出院。何应芹主任介绍,对于胆总管结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腹腔镜或开腹的方式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需要放置T型引流管(简称T管),起到引流胆汁、减少胆道压力、预防胆漏、支撑胆管防止狭窄的作用。T管在术后要留置2~3个月,患者需二次入院根据情况拔除。而且留置过程中,T管会引起许多不便,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有疼痛、电解质紊乱、T管脱出等风险。总体来说,传统治疗方法存在患者就医体验感差、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术后恢复慢等局限性。而微创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道手术,是目前最先进、最安全有效的胆道术式之一。借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能清晰探查胆囊和胆管的情况,通过胆道镜利用取石网篮将结石取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其生理功能干扰小,存在腹壁切口小、创伤及炎症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对于胆总管结石较小、数量较少、胆囊管能容纳胆道镜通过的部分患者,可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无需放置T管,术后恢复更快,痛苦更轻,且治疗费用大幅降低。认识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好发于胆总管下段,大多数是在胆管内形成,称为原发性结石,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关系密切。胆囊内结石掉入胆管者称为继发性结石。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与结石造成胆总管梗阻的程度有关。未造成严重胆道梗阻的患者,无明显不适,化验可出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结石完全阻塞胆管可引起胆管扩张、胆汁淤积,严重者可致肝功能受损,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色加深和大便颜色变浅;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腹痛、发热和黄疸,即临床所说的急性胆管炎,严重者可引起循环和精神改变,威胁患者生命。胆总管结石的诊断1.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是协助判断感染程度的指标。②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存在胆道梗阻。③胆红素: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2.影像学检查①B超:可发现胆囊增大、胆管增宽,下段胆管常受肠气干扰显示不清。②腹部CT:可发现胆管扩张,阳性结石在CT上呈高密度影,阴性结石无法显示。③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胆管扩张,结石表现为充盈缺损。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胆总管结石无论有无症状,都应积极治疗。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逐渐成为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该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避免了内镜治疗容易发生反流性胆管炎的缺点。在胆总管扩张至1.0cm以上时,术中若胆总管炎症不重的患者,可以予以免T管治疗;对于胆囊结石掉落所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部分患者可以经胆囊颈管行胆总管取石,同样不需要防置T管,免除患者的“带管之苦”。